今年是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率先发现花岗岩型铀矿五十七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笔者以花岗岩型铀矿的“发现-研究-探索”为题,谈点浅见,为花岗岩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传递正能量,为我国发展核工业再做贡献。
发 现
我国铀矿地质事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办”起步。为了尽快摸清我国铀资源,原二机部中南三○九队二分队(现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于1955年4月组建,1956年4月奉命从湖南宜章进入广东开展铀矿普查。按照前苏联找矿模式,队伍部署在粤北泥盆、石碳系地层与花岗岩接触带前泥盆、龙山系变质岩地区,发现了一些点带。其中,英德小江山的龙山系石英砂岩中发现鹿弧顶矿点为铀、钴、镍、砷、铋伴生,前苏联专家认为符合国外“五元素”建造,并提出进入花岗岩不得超过100米~1500米的找矿要求,制约了当时的找矿发展。
1956年11月的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该队四小队技术员刘振国和找矿人员王昌发在粤北贵东花岗岩体接触带发现了新桥异常;12月找矿员徐辉荣在新桥以南花岗岩体内,北北西向辉绿岩与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硅化带的交切部位,发现了下庄铀矿点,揭开了在华南地区寻找花岗岩型铀矿的序幕。随后,他们在新桥至下庄85平方千米范围的岩体内发现了81个好点(带),呈现了很好的找矿远景。1957年2月,三○九队十一分队(现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承接该地区的点带揭露勘探,发展成为下庄、“希望矿床”。
“希望矿床”的发现与突破,开拓了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找矿的新领域。1958年6月,三○九队在下庄开会扩大普查成果。同年的8月22日,九分队(原属六○八队,后与三○九队二分队合并)姜启贵等在澜河、百顺地区,发现了诸广花岗岩体南部东坑361铀矿点、烟筒岭235矿点、牛石多231矿点、罗坑233矿点。同年的9月29日,三○九队二分队找矿员杨玉坤等在长江地区该岩体东南方向发现了硅化带型的棉花坑矿点,随后相继发现了书楼丘矿点、水石矿点和蕉坪矿点。1959年,随着花岗岩地区找矿的深入,他们在粤北地区又发现了李坑、锄头岭、江头、企岭等矿点。同时,该队进入粤西大东山花岗岩体及外围沉积变质岩地区开展区调普查,发现了汤盆水、麻坑、江湾等成矿远景区。广东省742队在诸广岩体外围南雄大断裂上,发现了中村矿点。以上的矿床、矿点形成了粤北最大铀矿聚集区――粤北花岗岩型铀矿聚集区。
研 究
从1961年开始,二九一大队的前身中南二○九大队第三队,组织了技术干部在系统分析粤北已发现的热液铀矿床、矿点的成矿地质条件、铀矿化控制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总结粤北热液铀矿床成矿规律,首次提出了粤北热液铀矿床集中分布在上古生代隆起区边缘,花岗岩、辉绿岩、变质砂岩是粤北最有利的成矿围岩等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粤北地区找矿方向和任务。总结起来,有3点认识:
一是研究矿体侧伏规律,突破罗坑233矿床。罗坑矿床位于罗坑村南,它产于烟筒岭硅化带下盘“入”字型构造夹持部位。该矿床于1958年9月被发现,1964年勘探。矿体受烟筒岭硅化断裂与分支断裂相交的锐角部位及其外侧压扭性次级构造控制,并沿两者相交轨迹向深部延伸。其侧伏方向为92°,侧伏角46°左右。矿床沿走向延伸20米~50米,沿倾斜深度较大,埋伏深在400米~500米。地质人员按矿体侧伏规律设计钻孔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已探明工业矿体69个。
二是研究圈闭构造,发展牛石多231矿床。牛石多矿床位于牛石多村南1千米处,矿化产于北东向牛澜硅化断裂带北西侧的辉绿岩脉中。该矿床于1959年被发现,1962年勘探。经过初步揭露,牛石多矿床受圈闭构造控制(即含矿硅化断裂带与岩体、岩脉的圈闭地段内有利矿化富集),按照圈闭构造成矿规律,同时以地表射气异常和牛澜断裂硅化带与辉绿岩形成的圈闭空间,进行找矿探索,发现了3号矿体。按这一成矿规律,共找到了6个矿体,其中地表出露2个、半盲矿体2个、盲矿体2个,取得了较好的地质研究成果。
三是研究成矿有利因素,落实中村238矿床。中村矿床位于南雄盆地东半盆北面,距南雄9千米。该矿点发现于1959年,1971年二九一大队前身基本建设工程兵二○三师六一九团一连,在前人工作只有7吨储量的中村238地区进行深部揭露,主要探索南雄断裂上盘厚层色砂砾岩矿化。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研,重新观察分析以往终孔岩芯,终于在CK12-7号钻孔岩芯中见到了头发丝细小的沥青铀矿碎屑而推测成矿空间,在已施工钻孔的空挡上,大胆设计了CK12-5号孔,找到了富厚矿体,铀矿化达23米之多。这就是有名的由7吨小矿点发展成超千吨工业铀储量的中村238矿床。
在57年的地质勘探中,地质工作人员共完成科研项目74项,其中粤北“诸广山花岗岩型铀矿中心勘查发展及成矿规律研究”合作项目获全国科技大会进步一等奖;“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和找矿地质判据”及“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发展及其意义”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放射性标样分析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上述科研成果为诸广地区找矿突破提供了地质依据。
探 索
粤北的诸广山岩体南部已批准为我国“铀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找矿潜力很大,主要原因为:一是该区为全国花岗岩铀矿重要聚集区。据第一轮找矿成果显示,粤北诸广岩体南部地区,已提交了15个矿床,形成下庄、百顺、长江、城口、全安矿田。二是该区已发现好点531处,已揭露勘探325处,还有206处未勘探,复活老点带具有很大潜力。三是深部铀资源潜力大。除棉花坑302矿床控制深度在1100米之外,其他的仅在300米~400米,并在上东坑、澜河等地区已发现隐伏在100米~400米较富盲矿体。2013年8月,二九一大队实施《澜河地区铀矿普查》项目时,地质技术人员运用就矿找矿新理论,对已知地表出露的矿点,进行新的分析、新的探索、新的挖掘,悟出了一个道理:能形成一个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不可能在已知矿点的孤立点上,而在其周围或深部也可能成矿。根据这一认识,该队对牛石多231矿床与澜河201矿床之间的22号矿点设计施工ZK5-8钻孔验证,终于在孔深371米~377米牛澜断裂带中发现了一个厚度达6米的铀工业矿体。他们初步认为,牛澜裂带不但是导矿构造,而且也是储矿构造,揭示了向深部找矿的信息,为找矿突破激发了正能量、提供了地质依据。
总结57年的找矿经验,我们初步得出结论:第一,客观存在的铀矿是可以被认识的。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地方有铀矿存在,就一定能找到,这就要求地质工作人员坚定找矿必胜的信心。第二,认识铀矿床和发现铀矿床要有一个过程。因为埋藏在地下的矿床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找矿人有锐意探求、坚韧不拔的攻坚精神,如此才能找出矿来。第三,找矿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地质找矿工作必须经过普查-详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掌握成矿规律这样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第四,找矿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矿的客观存在与人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找矿人,只要找矿人具有“三光荣”精神、科学发展观和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精神,只要有矿,迟早会被找到,这是客观存在的找矿规律。第五,地矿队伍要形成合力。粤北诸广南部地区已成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二九一大队要率先行动,组织相关地矿队伍共谋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积极与全国地矿同行共同合作,壮大找矿突破实力,为国家提供核强国战略及核电发展所需铀资源保障做出贡献。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