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
学校开讲“国家公祭”第一课
自从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相关的准备活动就开始了。
7月6日,中、英、日三种文字版本的国家公祭网上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这标志着公祭日活动逐步拉开序幕。明日,国家公祭网还将增加俄、法、德、韩四种文字版本。
在今年夏天开始的一系列活动中,令一些研究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的问世。参与了《读本》框架结构设计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回忆,《读本》是中小学教师自己撰写的,研究者进行指导。“我们会给他们提一些框架性的建议。”张连红说,几名专家投入的时间很多,他自己大概投入了将近二十天时间,“《读本》比较系统和全面,从小学到高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说,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会进行三次南京大屠杀的课程教育,肯定能够加深理解。
12月2日,南京市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上了“国家公祭”的第一课。当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血火记忆》、初中版《历史真相》、高中版《警示思考》分别在南京市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及职高二年级同时开课。
在张连红看来,国家公祭日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凝结了政府、个人和社会的价值与力量。在公祭日前后,也有很多民间的悼念活动。“近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闭馆了,外地来悼念的人怎么办?还有好几家民间的抗战博物馆。”他说,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上升到国家公祭日的层面,我们要看到政府的重视,也要看到民间的努力。
4【安保】
南京交通安保全面“升级”
对南京市民来说,今年的“公祭日”,最直观的感受是安检全面升级了,“街上多了很多特警和志愿者,安保变得很严格,好像‘青奥会’一样。”市民黄欣说。
据江苏媒体报道,南京地铁警方称,此次除了青奥会后一直“服役”的安检站点之外,又新增加了邻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云锦路站,主要保障公祭日期间地铁安全运营。
据中新网报道,目前南京全城已经启动治安防控一级勤务。从12月10日凌晨起,乘坐长途车到南京来的乘客必须在规定的出口接受安检后才能出站。公祭日当天,纪念馆周边将进行交通管制。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公告,公祭仪式期间(12月10日零时至12月13日24时)南京行政区域内禁止使用轻型和超轻型固定翼飞机、轻型直升机、滑翔机等小型航空器和空飘物的飞行活动。
面对严格的安保,虽然有点麻烦,但黄欣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小对大屠杀的认识特别深。今年的公祭日很特殊,从地方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自己和亲友都认为很有价值。
声 音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是为了继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历史。我们设立公祭日,可以向全世界人民表达我们不忘历史、热爱和平的愿望,同时对日本右翼也是一个警告。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经盛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