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南县,当地将县文广旅游局搬到县政府办公大楼后腾出的483.6平方米办公用房,整体移交给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用于门诊和行政办公。一墙之隔的县林业局搬进县司法局办公楼之后,2582平方米的院子将成为邻近德昌小学校园的一部分。
谨防清理“歪招”引发反弹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绝大多数地方的超标准办公用房清理成效明显,但仍有地方和单位想出种种“歪招”假整改。
记者采访看到,有的党员干部仍在超标办公室里办公,只是其中增加了一套较为简陋的办公桌椅,做出两人办公的假象;还有的则在办公室中间砌个墙装上门,“这样里面算办公室,外面就算会议室,实际还是一个人用,但面积就不超了。”一名地方干部暗授玄机。
采访中,有不少基层干部表示,清理领导干部超大面积和豪华办公用房,深得群众拥护,但清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有待妥善解决。如有些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仅仅超标两三平方米,加筑隔断容易造成新的浪费;有的在中央停建楼堂馆所的禁令下,一些盖起的单位大楼既不敢乔迁入住,也不敢在门口挂牌子亮明“身份”,一拖再拖造成办公楼“烂尾”现象。在安徽萧县,新建的10余栋办公楼已闲置近两年,几成放羊场。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清理办公用房只是“破”奢靡之风,要根治清理中暴露出的问题防止反弹,还须从“立”制度入手。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新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对省市县各级办公用房面积做了新调整,并对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标准和配套设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一新版办公用房标准无疑将从制度上保证今后办公用房和楼堂馆所建设有据可依,从而有助巩固前期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的成果。
基层干部和专家还谈到,好制度贵在严执行,过去中央对办公用房标准也曾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在办公楼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环节都没有严格执行,导致需要“事后”清理整改,造成资源浪费。今后还需在办公用房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执行,将事后清理变成事前预防,从源头上防止办公用房超标等问题反弹。(记者杨玉华、徐海涛、齐雷杰、岳德亮)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