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任卫东、涂铭、郭宇靖)百姓状告政府部门,不仅能在法庭见到政府部门“一把手”,还能和权力部门“一把手”针锋相对地就案件辩论。在北京市平谷区,这并不是稀罕事,“一把手出庭”和“司法建议”已成为当地依法行政的“实操课、晴雨表、诊疗仪”。
平谷政府部门一把手频频出庭现象的产生与司法部门主动作为、当地政府依法行政和大力支持分不开。此前,平谷区人民法院调研发现,2006年至2010年,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仅为2.45%。这家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张海成说:“过去,‘民告官’,在法庭上往往只能见到行政机构的代理律师,别说机关负责人,(被告)机关的工作人员都不来。”
2011年1月,平谷区法院向政府发送司法建议,建议政府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这得到时任平谷区区长、现任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的大力支持。当年5月,平谷区政府就出台“红头文件”,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亲自出庭应诉的6种情形,并将出庭应诉工作与绩效考评挂钩。
随着“红头文件”发布,如今平谷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比例已高达60%。住建委、人社局、城管局……一系列区权力机构“一把手”都走上法庭,官员们在法庭中接受司法的检视,提升了法治观念。
平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忠就是积极响应出庭打官司的行政“一把手”之一。以前从未打过官司的他说:“当了20多年的处级干部自以为驾轻就熟,但第一次上被告席前竟两夜没睡好。庭审过程中辩论激烈,原告律师对我们工作过程细节的挑剔让我脸上火辣辣的,但法庭程序严谨规范,不管输赢我都服气。”
为案件做调查收集证据、准备答辩词……如今刘忠已出庭四次,相关案件他都积极出庭应诉,这让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水平也得到提高。他认为,自己作为法定代表人坐在被告席上参与庭审,不仅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是实现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平谷区法院院长祖鹏说,过去三年是区法院说话最有“分量”的时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司法建议这两项制度,已成为促进依法行政的“实操课”“晴雨表”和“诊疗仪”。
作为依法行政的“实操课”,2011年至今,前任区长张吉福和现任区长姜帆曾多次出庭应诉,在他们带动下,平谷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蔚然成风,出庭比率大幅上升。此外,全区还将法制培训课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新任科处级干部培训班、党校培训班的必修课。
作为依法行政的“晴雨表”,2002年至今平谷区法院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行业普遍问题、社会管理严重漏洞及特殊群体保护等问题,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发送司法建议近500件。这相当于把行政行为的“监测探头”置于法院,及时获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依法行政的“诊疗仪”,对于法院发送的司法建议,平谷区政府要求各部门“件件要落实,事事有回复”。区法院就通过调研向区卫生局发送司法建议,意见被区卫生局采纳后,医疗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减少。
“以前,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习惯拍脑袋做决定,而不是选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导致老百姓信访不信法,缠访闹访时而发生。”张吉福说,“现在我们的干部普遍意识到,能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才叫真本事。”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