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远是医生,病人都叫他“可人医生”。最初听到有人这么喊,他觉得怪怪的,以为是自己哪个方面很“娘”,才惹得病人取笑。后来有病人笑着解释:“你是病人信赖的好医生,因为你自我介绍常说‘人可何',所以大家才叫你‘可人医生’。”何光远恍然大悟,同时觉得这既是病人对他工作的认可,更是希望和鞭策。他在心里想,一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让病人满意的“可人医生”。
医者仁心,十年筑医魂
1992年,何光远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
第一次走进病房,何光远一下子惊呆了:有的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中风患者,有的是大小便失禁、下肢失灵的截瘫病人,有的是吐字不清、行走困难的脑瘫患儿。天长日久,他才真切地体会到:每位患者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痛苦和艰辛。老年患者也许会让他的家人精神崩溃,中年病人也许会让他的家庭经济垮塌,幼小的患儿也许会让他的父母希望破灭。何光远的心被深深刺痛,默默立志:“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怀揣青春梦想,何光远一边专心钻研神经病学理论,一边细心观察、用心治疗,一边义务给病人针灸、推拿、做康复训练,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他的脑瘫治疗室里,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玩具、小画书和儿童食品。因为来这儿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刚开始都会有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他要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带他们一起玩耍,吃零食,做游戏,逗他们开心,成为他们的伙伴,以取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有个叫浩然的脑瘫孩子,患有狂躁症和自闭症。刚开始,不是踢凳子就是摔玩具,何光远摸摸他的头,拾起来。他再摔,何光远再拾。孩子脚步不稳,但身体还一个劲地向前冲,所以常常摔倒,何光远总是第一个扶起他,轻轻地给他按摩,尽量让他舒服些。如此三个月下来,小浩然竟然安静下来,愿意配合他的治疗了。
通过这件事,他悟出一个道理:爱,才是神丹妙药;没有爱,便不能治病救人。
病房里住着许多截瘫、偏瘫病人,他们整天躺在床上,站不了,大小便不能自理,眼神里带着痛苦而无助的忧伤,给他们作康复训练特别费劲。何光远每天上班不仅要用尽气力,还要不停地为病人加油鼓劲:“站稳!坚持!”“挪步!很棒!这个疗程很重要!”“再走一步,月底就能和家人一起散步了!”他希望通过话语和动作,让患者多一份希望和力量。
就这样,经过长期艰苦的康复训练,他们中有许多人腿能站了,路能走了,生活能自理了,生命又一次焕发了光彩。
筹建医院,圆济世梦想
2003年6月,学校为了扩大临床教学规模,委派何光远筹建医院。他觉得挺好,当场就答应了,还美滋滋地想:“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校长接着说:“但是,学校只能给你一幢空楼,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编制、没有设备,你是一个有闯劲、肯干实干的小伙子,相信你能够成功!”听了这番话,何光远傻眼了。但领导的信任、师生的期盼,令他不能退缩。
如何筹集建院资金?这是横在何光远面前的第一道难关。然而,何光远却由此展现了非凡的融资智慧和卓越的管理才能。他四处游说,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终于,他以满腔的热情、执着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感动了一位开明的银行行长,对方表示愿以何光远个人信任度作担保,贷款300万元。此时,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将个人及家庭的信用安全与即将新建的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但他想到,一个人一天只能看几十个病人,建一所医院可以看几千病人,他咬咬牙,不畏风险,不改初衷,毅然决定用个人信用贷款,为医院起步奠定了资金基础。
新建医院如何定位事关医院长远发展,何光远为此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他决定实践陈竺部长“中西医结合代表了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的思想,创办中西医结合医院。在随后一个月内,他顶烈日骑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向每位受访者仔细问情况做调研。一个月后,五千份问卷的调研结果令他欣喜万分:90%以上的人认为需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希望得到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
为了吸纳医院所需的优秀人才,何光远从制度上打破长期以来的“铁饭碗”,在公立医院率先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贤任能平台,在医院上下积极营造人尽其才的价值理念和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他还率先利用互联网建立跨区域的专家库,将全国各类知名专家纳入库中,实行专家预约坐诊制。
就这样,克服一项项困难,何光远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没有政府一分钱投入的艰难困境中,建成了当时全省最大的神经康复治疗中心,建成了现在的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成为全国第三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此外,支持学校教学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医院利润存款数千万,为今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该院基础上组建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党爱会,履职尽其责
2012年,何光远担任民进安徽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如何开展支部工作?这是何光远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何光远担任支部主委的两年间,前后6次率支部医疗队奔赴多个贫困山区开展义诊服务,共计接待村民二千多人次。在大别山的一个村落里,从四里八乡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把正在那里开展义诊服务的支部医疗专家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争分夺秒,忙着把脉、开处方、针灸、推拿,热情地回答各方面的询问,忙得不亦乐乎。朴实的村民们纷纷表达谢意:“你们星期天不休息,老远赶来义诊,辛苦了!”“那位老教授看病特别认真,我们都很感动。”“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当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已是午后两点,大家这才松口气开始吃午饭。这样的场面屡见不鲜。
由民进支部举办的养生讲堂已连续举办多场。在课间休息间隙,老人们愉快地谈论着:“来这儿听养生讲堂还真管用,不吃药不打针病就好啦!”“可不!我只是调换了枕头,头就不晕了。”看到老人们快乐的笑容,何光远和会员们都感到了几分欣慰。
支部还通过会员各自所联系的渠道筹款20万元,建立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以解决家境贫困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费用,爱心救助计划将于近期启动。
“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服务社会是我们民进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进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作为民进组织一员,我们应当自觉践行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 何光远如是说。
创建医院将何光远的职业生涯一分为二。前十年,他是临床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导向,发奋学习,钻研医术;后十年,他是医院院长,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勇于改革创新,树医德正医风,使医院在科学管理中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间,何光远也荣获了“全国中医院优秀院长”、“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年贡献奖”、“安徽省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二十年回首,何光远真正地体会到:困难是压力更是动力,它能激发人的勇气,磨炼人的意志;困难是人生的朋友,它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促使人不断进取。作为民进一员,他将时刻勉励自己,情系家国,秉承使命,勇于担当,创建新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