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器交接仪式在飞行试验器的“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工程总体、飞行试验器系统、测控与回收系统的相关代表签署交接书。 晨报记者 王颖/摄
灼烧程度好于预期 飞行器服务舱将继续飞行3至5年
昨天,在地月间飞行了8天的嫦娥五号“探路者”飞行试验器返回舱在北京航天城亮相,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小嫦娥”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返回舱带回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的数据器将为嫦娥五号提供参考,而依然在太空飞翔的飞行器服务舱将展开绕月飞行,最终在3至5年后落在月球上结束自己的使命。
首次采用迎风面设计
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图案背景下,红色幕布徐徐拉开,飞行试验器的返回舱稳稳地“坐”在一张平台上。昨天,航天城举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器交接仪式。经历了地月之旅的“小嫦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左右两半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以往我国飞行器返回舱在返回时一般都是通体的锈褐色,但“小嫦娥”的颜色则是一半银白色,一半锈褐色。
飞行器试验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与以往嫦娥家族的飞行器和神舟飞船不同,此次飞行试验器采用了7种全新的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飞行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材料厚度也不同。因为迎风面所承受的热度高,而背风面所承受的热度低,因此“区别对待”,目的是为了通过减少背风面的材料来减轻整个飞行器的重量。而这样的设计,对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飞行器返回的过程中,迎风面和背风面不能“颠倒”。这是以往我国飞行器所没有采取过的一种全新设计。
杨孟飞说,从飞行器返回舱的烧蚀程度来看,此次飞行的试验效果超过了预期,飞行前曾担心在“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交接面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台阶曲线,但实际上并未出现。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说,如果出现台阶曲线,会导致返回器外形的不规则,由此导致返回器受到的气动力不均匀,“一石激起千层浪”,为随后的飞行控制、精度控制都将带来挑战。“这次没有出现明显的台阶曲线,说明防热设计的适应能力很强。”
同时,从材料的灼烧量来看,防热层计划灼烧掉的厚度为12毫米,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灼烧消耗要远远小于这个数据。
黑匣子记录关键数据
据杨孟飞介绍,除了要对飞行器的灼烧程度、尺寸变化等外形数据做全面分析外,后续还将对返回舱的各项内部数据做进一步分析。飞行器上带有一个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的数据器,记录了飞行中的轨迹、姿态、温度、所受冲击等关键数据,这些都将对未来嫦娥五号的飞行做出重要参考。
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在交接仪式上,来自工程总体、飞行试验器系统和测控与回收系统的代表在交接仪式上郑重签署交接书。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表示,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可靠飞行、精准回收,全面实现了试验任务的预期目标。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对高速条件下再入返回的机理认识水平,带动了新材料的研制和航天装备设计方法的创新。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未来嫦娥五号的带样返回任务奠定了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于10月24日成功发射,28日凌晨3时许抵达距月面约1.2万公里的近月点,11月1日6时42分,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晨报记者 韩娜
(综合)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