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集雨水窖 集出“旱地水乡”

2014年10月26日05:12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集雨水窖 集出“旱地水乡”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喊叫水村张卫健正从自家院里的集雨水窖打水。 经济日报记者黄俊毅摄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的喊叫水村,虽然名字里带个“水”字,水却着实不怎么多。这里的气候异常干旱,一年下来也难下几场雨,村里仅有的一口泉也在10年前干涸了。

  不过,缺水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如今的乡亲们不再愁水吃了。这一切都是从一口小小的集雨水窖开始的。

  走进村民张卫健家的小院,就见一座混凝土“井台”。“机井水又苦又涩,还是‘天上的水’好喝。”张卫健一边说,一边揭开“井盖”,放下绳子,一收手,就提上来一桶清水。记者尝了尝,果然甘甜爽口。

  对于喊叫水村的村民来说,“喝水”的那些事儿,真是周折——

  喊叫水村本来有一股清泉,泉眼有碗口大,就在张卫健家小院边上。“那时候,清泉四时不歇,汇成大水洼,有几千立方米。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祖祖辈辈都靠这汪泉水生活。”张卫健说,看到不少人赶着毛驴,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就为了来自家门旁拉水,觉得出门就能挑水吃,真是太幸福了。

  可惜,这种幸福没能持续多久。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中宁县水库、水井普遍干枯。终于,在10年前,喊叫水村泉眼也彻底断流了。

  附近没有饮用水源,张卫健只好买了三轮车,和其他村民一道,去70里外的长山头机井买水。他在院子里挖了个坑,铺上地膜防渗,买回的水就蓄在坑里。“每趟拉回的水只够吃七八天。这样长年累月、长途跋涉地买水,终究不是办法。而且,机井水又苦又涩,太难喝了。”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村民们决定自己动手挖水窖,收集雨水。政府给每户补贴了两吨水泥,村民投劳施工。张卫健在院里选了块地方,挖了个3米深的大坑,建成一口混凝土水窖。院子地面用混凝土硬化,形成高差,再在低处开口,与水窖接通。

  “建水窖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防渗漏。坑底、坑周要砌5厘米厚的水泥墙,还得刷防水层。二是保持清洁,窖水烧开才能喝。窖池要定期清淤冲洗。厕所、羊圈要建在院外低处,不然脏水会灌进窖池。三是窖口要加盖,防止水分蒸发、小孩落窖。”张卫健说。

  经过一番忙碌,集雨窖终于建成了。每到雨季,落在屋顶和院里的雨水,就乖乖灌满了窖池。窖池能蓄20方水,足够张卫健一家5口吃一年。张卫健利用水窖富余水量,浇灌菜园子,种了甘蓝、西红柿、黄瓜、辣椒,全家吃菜都不用买了。

  如今在当地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水窖集雨。除非遇上全年不下雨的极端气候,一般情况下,农民都不用为吃水问题发愁。中宁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魏伟说,中宁县自2005年起,累计投资432万元,帮助农民建集雨水窖。可喜的是,修建集雨水窖解决吃水难,在宁夏旱区已全面推广。宁夏南部10个县区,目前已建成水窖40万口。窖水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以十年九旱的西吉县为例,目前全县已建成集雨水窖2.63万口、集水场2.35万处241万平方米,不仅解决了3.98万人的饮水问题,而且利用富余水量浇灌了23.32万亩农田。田坪乡南岔村823口水窖建成后,年蓄积雨水2.56万立方米,全村2035口人一举告别了祖祖辈辈吃苦咸水的历史。困扰宁夏多年的农村饮水安全难题,竟被小小集雨水窖破解了。

  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28%,全国年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一方面,天然降水留不住,每年有1.6亿立方米的降水,白白流入大海。另一方面,地下水又超采。

  就此,水利专家评价认为,要确保水安全,保护水资源,关键在于提升地表水和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而集雨水窖正是一个成功探索,因而具有极强的推广意义。(经济日报记者黄俊毅)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