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网络传播的“低门槛”特性在给网络作家提供更宽广舞台的同时,也带来严肃的使命思考:在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中,网络作家应当如何客观把握自己作品的主题和视角。相对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变现成经济效益的点击量,网络作品的口碑、精神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效果更值得大家关注。
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网络上确实存在一小部分人习惯以偏激观点哗众取众,获取关注度。但应当看到,这种行为难以持续,更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与文艺创作具有天然的结合点。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社会面貌的高度浓缩。网络作品也一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能“滴水见太阳”,反映整个社会的真实风貌。断章取义或者拿消极、片面、错误的观点误导人的作品,经不住历史考验。
在创作当中,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是以问题的眼光看发展,不同的选择,决定一部作品的优劣高下。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的确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应该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国家不断向好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对此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就需要网络作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多倾听人民的声音,从生活当中寻找美、发现美,将人性的美好变成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优秀网络作品,弘扬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