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心里没有底气,绝不敢推进这样一项看似有些“自断后路”的做法——近期,宝钢集团的共青团组织推出了一项新做法,由青年团员来“审核”团组织的工作计划,青年不喜欢、不愿意参加的活动,或者改进、或者干脆就不搞了。
这在整个共青团系统内,都是一件新鲜事儿,鲜有团组织敢跳出来说,能够制定一套完整的“晒团务、砍活动”的规则,完全按照“用户第一”的原则来搞活动。明摆着,这是一项有可能暴露自身薄弱环节和真实影响力的尴尬事儿。但在宝钢集团——一家主营钢铁业务的国有大型企业,这种挑战自我的尝试,如今正在一步步进行。
“晒团务”考验团干部智慧
与往年制定工作计划“给自己看、给领导看”不同,今年,宝钢集团下辖各级团组织的负责人被集团团委要求“晒团务”——这个简单的“晒”字,给团干部带来极大压力。
“怎么晒?”“晒到哪儿?”“如何让更多青年看到?”这些技术性的难题考验着团干部的智慧。与其他一些团组织“晒”行为不同的是,宝钢的团委书记除了“晒”出全年工作计划外,还要接受团内青年的“审核”,得不到广泛“好评”反而只能拉来“仇恨”的项目和活动,该砍的就得往下砍。
宝钢股份制造管理部的团委书记李毅就在年初“晒团务”时遭遇了一点“小尴尬”。他在年初制定了包括青年员工现状调查、“我最想”发布、青年聚焦、读书导读、青年在行动等活动,并将活动清单“晒”到了微信、微博、宝钢论坛等平台上。结果,“读书导读”项目惹来吐槽。
有一些青年团员直接在“活动清单”后头跟了几句“点评”——导读有些无聊,形式单一,看了导读书目,我们也不会回去读书,效果很弱。
为此,李毅召集身边的一众骨干团员青年,一起将“读书导读”项目重新进行设计,再晒。新的方案是,每个团支部都成立一个“读书角”,党委负责定期赠书、保证数目充足;每个季度开展“晒书架”活动,由青年员工自己推荐书单;每半年搞一次“书粉见面会”,让对同一本书感兴趣的公司高管与青年一起分享读书心得……
新方案显然较原方案更加细致认真。有青年团员评价,“冲着团委再做一次方案的认真态度,也要支持一下”。李毅告诉记者,这种团组织根据青年意见重做方案的做法,大大提升了团委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
这两天,因为制造管理部的很多年轻男员工升级做了“奶爸”,团委又临时针对这一情况推出了“青年为父”活动——在《宝钢日报》上开设专栏,让男青年晒出全家福、晒出“升级”后的感悟。尽管这项活动并未列入年初计划中,但依然受到热捧。
青年成长计划首次探路“主动报名才能参加”
从去年开始,宝钢集团团委新推了一个名为青年成长计划的项目。该项目要求参与的青年为自己制定一个成长目标,确定好目标完成时间,并将自己的目标完成计划和进度拿到公共网络平台中“晒一晒”。
该项目的一大特点是,不同于以往以“组织动员”的形式要求或建议青年参加,而是大胆采取“主动报名才能参加”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团委只需要把这一活动的信息传达给青年员工,至于是否愿意“晒晒”自己的成长、是否愿意接受团组织的帮助更好地成长,全凭青年自行决策。
张婷婷是宝钢国际下属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咨询顾问,因为刚进公司时参加过团委组织的培训,平时与共青团“走”得还算比较近,成了宝钢国际青年成长计划的第一批响应者之一。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她为自己制定的成长目标是:形成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看完12本书,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宝钢英语一级笔试;经常跑步锻炼,提升羽毛球水平,每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这些原本只是张婷婷脑海里初步的全年“小打算”而已,但当这些“小打算”落实到纸面上,并“晒”到公共平台上后,它们却好像一些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一样,“压”在了这个东北女孩的心头,“感觉给自己定个目标,而且都告诉大家了,完不成很挫败。”而对于东方钢铁电商公司的团组织而言,它也多了一项“任务”——尽可能帮助那些晒出“成长计划”的青年完成成长目标。
张婷婷告诉记者,过去一年里,团组织重点向她推送了一些英语学习互动小组、读书交流小组、羽毛球培训班等方面的活动,并推荐她参加辩论赛、员工分享等活动,一方面提升了英语和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为她提供了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
截至去年年底,张婷婷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而当一小拨像张婷婷一样的年轻人,半信半疑地晒出了自己的年度成长计划并尽力达成后,另外又有一大拨处于“观望中”的年轻人坐不住了。
宝钢股份制造管理部的常乐就是其中之一。他打算明年报名参加宝钢股份的青年成长计划,“能让身边的朋友、同事、上级主管都看到我的成长过程,有什么不好的?”
适当的“挫败感”激励团组织更贴近青年
整个青年成长计划的推进,即便在宝钢集团内部,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时甚至略带一些“挫败感”。宝钢集团团委书记王语告诉记者,在宝钢集团下辖10多家子公司中,以自愿报名为主的青年成长计划也仅在6家单位里推行,“每家都有各自的推进方法,当然,也有的基层团组织不推。”
王语不愿意勉强基层团组织去“强推”青年成长计划,就像他不愿意青年“被动”参加团组织活动一样,他的原则是——一切凭自愿,“你觉得有意思、对你成长有帮助,你就来报名,觉得没意思的,完全可以不参加。”这一做法,套用如今互联网界的一个热门词,即“以用户为导向”。
实践过程中,这种“团组织希望青年参与,青年却未必积极”的挫败感,给了基层团干部极大的激励。
宝钢国际的团委书记王金星为了推广青年成长计划花了不少心思。针对那些到处跑的营销人员,他不断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手段,向对方推送真实的青年成长案例和简单的参与流程图,推荐年轻人直接对着微信公众号喊出自己的“小小目标”;针对那些在生产一线操作维护岗上的年轻人,他就把参与流程图张贴到更衣室、休息室里,在班前会上播放宣传片,让基层团干部拿着录音笔或手机统一采集“小小目标”。
这些做法,收效显著。一名长期倒班、从没时间参加团组织活动的设备维修青年,通过微博主动向团组织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并提出要求,“我爱好摄影,并拿到了国家高级摄影师资格证书,希望多些展示的平台。”
这枚“摄影人才”后来被邀请参加宝钢摄影大赛,还为公司新婚青年在厂区拍摄婚纱写真专辑,“交了好多朋友。”
王语告诉记者,青年成长计划不仅能帮助青年成长、拉近青年与团组织的距离,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避免共青团工作因团干部高频率转岗而处于低水平循环。
“我们集团有100多个专职团干部,2600多个兼职团干部,每年有几百个团干部工作会变动,这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王语说,每个参加活动的年轻人都有一张成长卡,卡上记录着他个人的成长目标、目标实现情况、个人努力等内容,一旦这种成长卡形成一定数据规模,新任团干部“接班”问题,将迎刃而解,“新人可以看看之前的青年成长卡,前任的工作情况他就能一目了然了,而不是光靠琢磨生硬的工作总结。”
宝钢团委给“青年成长计划”制定了一个长达5年的工作计划,要求不算太高,只要“扎扎实实地”动员1万名青年参加就行,慢一些问题不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