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海风带着潮湿与清凉,拂过曹妃甸南端一片30平方公里的厂区。清晨6时15分,阳光尚柔,食堂里已经是熙熙攘攘。
这是首钢京唐公司一个早晨。尽管上班时间是8点,员工们似乎不愿随意消磨这一小时。
这片土地是向大海要来的,新主人来自220公里之外的北京。在北京城西石景山那片8平方公里的老厂区,首钢人兑现北京申奥时的郑重承诺,启动了中国工业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钢铁巨人”大搬迁。
搬迁时的心情复杂而纠结。同一座座承载着几代首钢人汗水与荣耀的旧高炉告别,就像同远行的老友挥手。
“新家”足以给首钢人新的自豪。
全新的骨干设备,世界一流。220项全球顶级技术,2/3源于自主创新。新钢厂的运行几乎实现“零排放”。一位国内同行在参观之后发出了如下感叹:“这是钢铁行业的‘梦工厂’!”
然而,“梦工厂”的起步并不容易。2008年,刚出生,就遇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建厂时钢材的价格几乎到了顶峰,等到投产时,钢价却跌到了谷底。
顶着寒流上。达产、达标、达效,首钢京唐今年5月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从山到海”的历史性迁移中,首钢实现的,不仅仅是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调整:近4000名职工吸纳河北当地就业,还创造了近1.2万个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4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