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8月11日电(记者刘洪明、许万虎)“墨竹工卡县作为拉萨市第一次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县,在该县开展先行先试工作,这标志着拉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拉萨市文物局副调研员劲永春11日对记者说。
劲永春介绍,此次在西藏开展的普查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验收汇总,日前召开的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培训会,把墨竹工卡县作为试点县,自此拉萨市第一次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普查活动将于2016年12月31日结束。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此次在西藏开展的普查工作的范围不仅包括1965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的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手稿等,还涵盖由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65年后的藏品,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文物。普查内容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等14项指标。
据了解,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专业性较强,将按照属地调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与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开发普查数据处理软件,信息上报和管理在国家统一平台上集中进行,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各县的文物认定工作由自治区文物普查专家库成员统一认定。
拉萨市副市长吴亚松表示,依法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全面掌握和准确评价拉萨市的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对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