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廖翊)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火灾频发及馆藏文物腐蚀,严重危及文物安全,火灾频发成为目前文物安全中“第一大险情”。
谈及云南独克宗古城、贵州报京侗寨近来相继发生火灾之事,励小捷指出,古城古镇一旦发生火灾,火烧连营,可能危及文物建筑。文物部门要总结教训,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古城古镇整体的消防安全的工作布局中。
他表示,国家文物局正在河北、安徽、四川、云南4省扩大电气火灾防控试点;近期将与公安部一起召开全国文物建筑消防工作会议,部署新形势下、特别是火灾频发严重形势下的文物消防工作;将组织指导10处古城古村落的文物消防规划编制,确定100处文物保存丰富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群,年内实施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
励小捷介绍,过去一年,文物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统筹实施了222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修缮、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完成了6000余件(套)馆藏濒危珍贵文物的修复,中央财政共安排70亿元专项资金。
谈及馆藏文物腐蚀严重话题,励小捷说,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至2005年间,组织馆藏文物腐蚀损害情况调查发现,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腐蚀情况。他透露,全国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
励小捷说,文物受腐蚀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但可以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予以延缓。“首先,要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改善文物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对纸质文物光照度的控制等,以防止产生新的病害;对于不同程度损害的文物,本着‘修旧如旧,带病延年’的理念进行修复。”
他介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腐蚀文物的抢救维修。“十一五”期间投入6亿元,改善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十二五”投入力度加大,过去3年,馆藏文物修复资金安排达8.17亿元。
励小捷指出,目前我国腐蚀文物维修遇到的3个瓶颈: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修复工艺复杂,周期长。“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两年半,而尺幅较大的丝织品修复就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是文物修复的规定动作。”励小捷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