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痛悼亡灵 走向新生——鲁甸地震七日祭

2014年08月09日22:16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痛悼亡灵 走向新生——鲁甸地震七日祭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9日电 大地震颤,山河破碎。无情的震魔,一时间吞噬了600多条鲜活的生命。

  金沙呜咽,乌蒙静默。震后“头七”悼亡之日,对逝者的哀悼,愈加深切。连日来,哀思弥漫在被群山环抱的灾区上空。

  8日晚,低回的哀乐在震中龙头山镇不远处的山谷间回荡。吃晚饭的时候,唐昌辉老人特意多盛了两碗饭,夜晚带到在地震中亡故的老伴和9岁孙女的坟前“上饭”。

  “按我们当地风俗,要在阴历七月十五前祭奠死去的亲人。明天又是地震后的‘头七’,我这饭也是给在地震中的遇难者‘上’的。”他说。

  “你学业还没完成,在那边一定要继续学习。我今天把你刚买的电脑带来了,你可要好好学习。”9日,龙泉村村民唐启萍一边在女儿的坟前纸钱,一边叮嘱。

  山区许多群众贫穷,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女儿多年的心愿。唐启萍明白女儿的心愿,也知道女儿懂事不向她开口。女儿好学,前年考上了楚雄师范学院,暑假前终于用学校发的奖学金买了一台电脑。

  “今天是你‘头七’,我们把电脑挖出来了,今天要让你带上。”唐启萍泣不成声。

  献上一曲挽歌,给生命以尊严,愿逝者得安息。8日夜,明月当空。与往常一样的月光洒在龙头山镇的群山之间,不一样的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气氛令月光异常清冷。

  龙头山镇的一些百姓和志愿者们一起,在龙泉村口点起一根根红蜡烛,摆出一个大大的“心”字,中间的烛光构起了“8·03”的字样,下方摆放着一簇簇鲜艳的野花。

  村民肃立一旁,眼含泪水。从外地前来参加救援的人也纷纷赶来,向逝者默哀。

  9日,昆明佛教名寺圆通寺前,挂出了“八月三日鲁甸地震遇难人员超度法会”的横幅。寺内香烟缭绕,诵经声、法号声响起,从各地赶来的信众和僧人一起为亡灵超度,祝死者安宁,祝生者平安。

  鲁甸灾区的人说,我们不退缩,我们会前行!

  地震突来,一直在山间过着平静生活的乡亲,遭受命运重击。震后7天来,太多的泪水似已流干,亲人已逝,生活仍要继续,在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大家依然要挺起脊梁,携手渡难关,不向震魔低头。

  邓启亮,34岁,是龙头山一名个体卡车司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房子倒塌了,卡车被砸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也走了。从那时起,邓启亮就把自己关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厨房里,没日没夜地为乡亲、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做饭。“只有这样才能暂时麻痹自己,心里才会好受一点点。”他说。

  目前,灾区一线正开展新一轮的排查,对所有灾区不留死角。

  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村民代开林家的房子已经被震塌,他正在收拾抢出来的旧家具。他说:“堰塞湖的水退下去以后,我还要重新盖一栋房子,要把房子盖在离牛栏江远一点的地方,建得更牢固一些。”和代开林一样,很多村民开始考虑灾后重建。

  救援队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而来。地震发生后,浙江平湖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大队长赵建荣就带着一批队员驱车31小时昼夜兼程,赶到鲁甸灾区救灾。

  “‘头七’到了,除了悲伤,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地帮助活着的人,以此来慰藉亡灵。”在大山坳里的光明村,记者见到了赵建荣。他说,他们正从家乡联系来一批盐水,希望尽快分发到缺少医药的村民手中。

  “父亲在地震中遇难,这本家谱对我意义重大。”28岁的常城从龙头山镇老街的废墟中扒出了两本厚厚“西南常氏家谱”。“头七”到了,把家谱抱在胸前,仿佛父亲还和他在一起一样。

  “头七”是一个节点,但不是一个终点。对遇难的亲人哀思仍在心间,但生活仍要继续,每天太阳依旧会升起。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