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科学救援成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鲁甸用兵关键词

2014年08月08日20:4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科学救援成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鲁甸用兵关键词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8日电(记者黄明、刘永华、王德思)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搜救生命为第一要务的救援行动中,“科学救援”成为此次云南鲁甸用兵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指挥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石香元介绍,这次救灾在用兵上呈现以下五个新特点:

  一是就近用兵,多路立体并进。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针对受灾位置和交通条件,考虑部队的机动距离,就近调集最近兵力,立即从训练状态转入救援。

  “各部队在机动过程就明确任务区域,自行选择最近道路进入灾区。”成都军区副参谋长王秋生介绍,救灾部队分别从四川宜宾、西昌和云南昆明、曲靖、玉溪等方向多路并进,争取了救灾时间。

  此外,成都军区空军一架运输机4日上午搭载救援人员49人、物资器材5吨从成都起飞紧急驰援;某陆航旅出动10架直升机在灾区开设5个机降点和10多个空投点,对抢救伤员发挥了巨大作用。王秋生说,随着灾情勘察的逐步深入,直升机从第一天19架次迅速上升到第二天106架次、第三天142架次。截至8日12时,已累计飞行428架次,运送物资160.4吨、伤员167人。

  二是注重使用专业部队。与前几次救灾行动相比,这次救灾更注重使用专业部队,以发挥其在抢救生命和保障救灾上其他队伍无法替代的作用。

  “地震发生后,多支曾多次抗震救灾救援的专业队伍第一时间投入灾区。”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梁冬春说,震后10分钟,陆军第14集团军抗震救灾救援队出动,次日凌晨到达震中龙头山镇;由陆军第38集团军组成的国家地震救援队携带8条搜救犬和大量专业器材装备远程从北京专机到达,第二天上午到达震中。

  三是保障分队作用突出。成都军区联勤部副部长赵波介绍,医疗救治方面,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等组成的4个野战医院和19支医疗分队进村入户,前4天已收治伤员8000余人次。卫生防疫方面,成都军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4支防疫队,14集团军防化团作为防疫消毒专业团队,也于5日凌晨出动100余名官兵及21台专业车辆装备、100套单兵洗消设备,从400公里之外连夜摩托化机动进入震中龙头山镇。

  四是合理用兵。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成都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刘亚永介绍,这次救灾共动用15个作业面的地震专业救援装备,包括搜索、破拆、顶撑、营救等设备930余件。

  武警水电部队第一时间分别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火速调集水工、爆破、地质、测绘等专业技术骨干率领575名官兵、184台套大型救援设备,日夜兼程驰援灾害现场。目前,760名水电官兵已快打通通往堰塞体的路,大型机械通过水路运上堰塞体,开展爆破,全面展开排除作业。陆军第13集团军工兵团出动重型舟桥17部,8小时搭设承重50吨的漕渡门桥渡场,保障牛栏江堰塞湖排险。

  五是安全用兵。部队在日常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建立专业救援分队,配齐救灾专业装备。

  “部队进入灾区后,联指迅速制订灾区部队管理规定,注重加强救灾官兵自身安全防护。”成都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唐吉兵介绍,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联勤某分部官兵在八宝村营救被埋48小时的老人熊正芬时,为防止房屋坍塌对伤员和救灾官兵造成二次伤害,官兵们在保护伤员的同时用切割设备一寸一寸打通通道,成功营救老人,充分体现了救灾人员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比以往救灾有了很大提高。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