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要把隐匿创伤一点一点揭起来

2014年08月08日14:5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要把隐匿创伤一点一点揭起来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8日电(记者刘丽琴)“我明天再来看你!这是我的电话,你要联系我,拉勾好不好?”在云南鲁甸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来自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爱国刚刚给7岁的代友灿做了第一次心理干预。

  地震中,小友灿失去最爱的奶奶,变得沉默。去看他时,安置点很多小朋友正在外面看附近降落的直升机,小友灿却没有半点兴趣。他安安静静地坐在木板床上,背挺得很直,额头和两鬓的头发被汗浸湿,漂亮的大眼睛暗淡无光,黑黑的面庞上还有泪痕,嘴唇紧紧抿起,嘴角向下耷拉着。

  看到来人,他抬头紧紧盯着,眼睛却让人觉得没有焦点,目光隔着一层难以言说的悲伤。张爱国问一句,他就乖乖答一句,即使提到奶奶,他也没有任何表情。

  “你渴吗?”没有回答。

  “喝口水吧。”张爱国递去一瓶矿泉水。小友灿接了,拧开瓶盖,喝了几口。

  “你是想奶奶啦?”没有回答。

  “奶奶是去别的地方了,让她去吧。”小友灿的嘴唇抿了抿。

  “我抱抱你吧。”张爱国把孩子抱进怀里,在背上轻轻地拍着。

  小友灿的眼神终于稍稍松懈。

  “这种时候,孩子的创伤是隐匿的,如果藏着憋着,造成的心理创伤会很大。只能通过一点一点问,循序渐进地将他的思想拉回现实,把他心里的伤疤慢慢揭开来,才会减少创伤。”张爱国事后向记者介绍。

  与小友灿拉完勾,张爱国出门一眼见到远处的4岁小女孩王镜阳。小镜阳正由妈妈抱着,皱着眉头,不安地在妈妈怀里扭来扭去。

  王妈妈介绍,小镜阳在地震后被埋了2个多小时,受到了惊吓。

  “你害怕吗?”小镜阳张了张嘴,却没有声音。

  “我能抱抱你吗?”没有被否定,张爱国把孩子接过来。

  “你害怕吗?”问了些别的后,张爱国又问。这次,小镜阳轻轻凑到他耳边做了回答。

  “她说的是:‘我太害怕了,想哭’。”张爱国事后告诉记者。

  曾参与过海地地震救援的张爱国介绍说,地震后受灾群众几乎都会有创伤应激综合症,只是程度不同。他们在吃、喝、住、用等方面都有需求,也需要有人员陪伴,递一碗饭、送一瓶水、一句问候等非常简单的事情就能给他们一些安全感,但需要专门专业的人来做。

  “需要通过不断的跟进辅导,让受到创伤的群众明白,受伤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