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早晨7点半,记者离开昆山,车窗外那座繁华而略显拥挤的城市,满眼都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还有绿岛旁辛劳工作的保洁工,以及晨练后悠然返家的人们……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本该是所有城市每天早上的一种常态景象,可由于“8·2”特大爆炸事故的发生,让8月2日的早上,成为昆山人难以释怀的痛。由此,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记者的心头——
假如时光倒流,假如那天中荣公司主动停产检修设备,假如监管部门强制企业停工,假如当班工人拒绝作业,假如公司相关组织能够据理力争……假如这些假如都成立, “8·2”特大爆炸事故是否也就不存在了?
平心而论,昆山市有关各方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
记者从8月1日颁发的《昆山市安全生产工作简报》上看到,就在事发前不久,昆山市还在“部署安全生产检查整治专项行动”,“市安委会组织检查整治专项行动阶段性督查”,还有“市领导冒雨督查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赴安监局调研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等等。而中荣公司,也一直是昆山环保监测的重点单位。针对中荣公司存在的问题,有关监管部门也曾多次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有监管部门人员对媒体说,“对昆山中荣平时经常监管,而且监管频率还比较高”。
……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该做的工作”都做了,还做了不少,但事故还是出了。为什么?
通过连日的采访,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抛开企业方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有关监管方依然难辞其咎。比如,监管部门之间,是否存在衔接和协作的问题?还有,明明检查发现存在严重隐患,仅是通知整改,而没有下定决心,及时督查企业落实整改,那么,程序性工作做得再多,也可能只是流于走程序,当然无济于事。再者,面对监管人员少,而企业众多的现实情况,如何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实效,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据记者了解,中荣公司1998年就成立了,但企业多年不肯建立工会组织。后在多次督促下,直到2010年才建工会。然而,即使建立工会后,工会工作也未有效地开展,尤其没有很好落实职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如果企业工会能够很好地开展各种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意识,知晓自身权益,比如,让职工知道作业场所存在危险,如何防护,自己“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指令”等等,相信悲剧不会就这样发生。
“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根据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结论,本次事故是一次重大责任事故,换句话讲,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既是人祸,当然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种种环节都表明,如果有关各方包括企业决策、管理、执行、操作各层级真正工作到位,8月2日也会成为平常的一天。
痛定思痛,教训再深刻,也还只是事后诸葛亮。汲取“血的教训”,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相关各方尽职尽力,不只是做了工作,而是把工作做到位,做仔细彻底,不仅“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安全生产,更以如履薄冰的态度,每时每处谨慎从事,如此,方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记者 王伟)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