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云南鲁甸地震见闻:再穷也是家 会让子女牵挂

2014年08月07日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云南鲁甸地震见闻:再穷也是家 会让子女牵挂

  8月5日,地震过后安然无恙的云南鲁甸拖姑清真寺。拖姑清真寺是云南省十大清真寺之一,位于鲁甸县桃源乡,修建于清朝雍正年间。 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

  中新社昭通8月7日电 题:云南鲁甸地震见闻:再穷也是家 这人世间最艰难的团聚

  作者 王林 王艳龙 和晓莹

  张国从、武艳红夫妇带着10岁的儿子、5岁的女儿辗转3天,终于到了鲁甸县城,一刻也没停留又匆匆赶回火德红镇红石岩社,他们的老家。

  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还好,可是家里的房子都坏了。

  1997年,21岁的张国从第一次出门打工,在省城昆明的建筑工地搬砖头。大竹筐,一筐要装一百多斤砖。除了吃饭,就是不停地背。

  每天,最让他期盼的是工地吃饭时间,只有那么一会儿,他才能见到武艳红,一个17岁的武定姑娘。

  “因为我们双方的家里都很穷,所以都要背井离乡。在工地上太苦了,所以我们相依为命。”武艳红这样表述两个异乡人的姻缘。除了做饭,武艳红最爱看小说。“只要找得到的,都找来看。”

  一直在等武艳红长大,4年后的2004年,25岁的张国从成了21岁的武艳红家的上门女婿。武艳红的爸妈对张国从很满意。“说是一见面,就知道他是个善良老实还有孝心的男人。”

  那一年,他们一起回了一趟张国从的老家。老家人真不知道拿什么招待这位张家大儿媳,全家人连夜磨豌豆,点了一大锅豆花。

  再次回家是2009年,夫妇俩带着五岁的儿子。“让儿子认认老家,还有就是,那一年感情最好的三弟结婚了。”

  为什么不常回家?因为他们的境遇一直没有多大改变。“这些年,不是在昆明,就是在昭通、就是在镇雄。一直在工地,一直在给老板打工。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武艳红紧紧抱着怯生生的女儿。

  其实,1995年,武艳红的家乡武定县也发生了一次7.2级的大地震。她老家插甸乡离震中发窝乡非常近,也是重灾区,也有不少人遇难。但是,远远没有鲁甸这次多。

  “为什么地震都找穷地方?是不是真的越穷越见鬼?”武艳红像是问旁人,也像是问自己。

  再穷的家也是家,也会让远方的子女牵挂。

  要说张家,真是穷。土坯房,收入就靠一坡花椒树。要说六个子女,在同村人眼中都是平常。一个远嫁他乡当农民,两个在家乡务农跑短途,三个飘泊远方打工谋生路。都没什么积攒,哪怕过年过节也很少全家人聚在一起,“这一二十年,基本是各过各的。”

  但这一次不同。在张国从他们回家前,大姐张国辉已经先到了。15年前,她嫁到了与鲁甸相邻的会泽县,虽然近,也很少回家。这次地震,“听爹妈说太吓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所以,第三天,就让大姐夫李世才用摩托车载着她往回赶。用了整整一天,终于回到了红石岩。

  然而,红石岩已经不是过去的红石岩。6.5级的大地震在8月3日下午发生,一下子,张家祖宅对面的那座大山垮了一半,直接把奔流的牛栏江拦腰截断。冒起的黄灰让人一晚上都喘不过气来。张家爸妈在地里干活,逃过一劫。几个侄子侄女跑得飞快,冲出屋院,没让死神抓住。但是,大伯家的孙女被砸死了,孙子受重伤,被送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坡下脚的40多户乡亲,能跑的跑出来了,跑不动的就被埋了。现在,他们的房子都被泡在水里了。当地政府的不完全统计称,仅红石岩一个小村子,就有不下10个人遇难。

  8月7日,烈日炎炎。两山对峙中的张家祖宅,一小块稀罕的平整的场坝。树荫遮蔽,来来往往的救援人员在休整。张国从在帮着煮洋芋。他们的二弟、三弟在帮着用摩托车一趟趟接送搞水利的、采访的和返乡的人。张国辉称,在瑞丽杀猪的二妹妹、小弟弟和他们的家人正在赶回家的路上。

  张家的祖宅下方,鲁甸地震灾区最大的堰塞湖水位天天上涨。它像是远古遗留的一处风景,寂静幽暗。它也像一个现实魔幻主义的镜子,映照变幻着的天地。

  也许,就在明天,就在这里,会出现这人世间最艰难的团聚。(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