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国家行政学院第四期“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开讲

2014年05月22日15:2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国家行政学院第四期“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
国家行政学院第四期“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国家行政学院第四期“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于5月21日下午在港澳培训中心开讲,中外专家集聚一堂,围绕“中国政党制度”各抒己见,思想的碰撞与交锋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国家行政学院国际部主任董青主持了本次沙龙。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李拓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国际部主任董青与德国籍专家周裕耕分别从历史、领导特色、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政治制度这三个不同的视角,对中国的政党制度进行了阐述。这是沙龙系列活动首次邀请外籍专家做主题演讲,作为汉学研究博士、政治学、跨文化交流研究专家,周裕耕为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思路。

李拓教授延续了热情投入的演讲风格,契合沙龙主题,真正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创背景、初创与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系列故事,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董青在演讲中利用“五W模式”这一传播学概念,围绕指导思想(what)、根本任务(when)、组织原则(how)、组织架构(where)及党员作用(who)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色做了全面阐释,并在介绍英雄人物的环节,用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向与会者具体地展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之情。

周裕耕的演讲围绕“外国人视角中的中国政治制度特点”展开,他认同中国宪法中的阐述,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周裕耕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不同层次的政治选项,能进行多方讨论,政治活动的参与者有着多元化的协商渠道,这与许多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很相似的。最后他总结说,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具有稳定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在三位专家的演讲结束之后,沙龙进入了点评环节,与会的中外专家展开了激烈讨论。

中央电视台媒体战略咨询师、英国《经济学人》撰稿人克拉克已是第二次参与“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他从专业角度出发,对“讲好中国故事”给出了诸多建议,他强调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增加图表的数量、谨慎而有选择地使用图片、规范音乐的设计、重视敏感话题的提出。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欧盟公共治理研究专家克里斯·布朗提出的“究竟何为中国梦”这一问题又引起了沙龙的新一轮讨论热潮。他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有很大不同,中国应当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准确地了解何为中国梦。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徐辉院长也对沙龙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十分认同大家对“受众”问题的讨论。他指出,全面了解沙龙面向的受众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大前提。徐院长说,中国应从国家、政府、个人这三个层面向受众介绍我国的政党制度,讲出更加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

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十分赞同周裕耕的观点,应当把对政党制度的介绍聚焦在决策领域。他指出,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向全世界讲中国故事的一大障碍,讲故事要有辩证的思维,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院金旭院长在点评中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令自己很受启发,他希望通过主题沙龙系列活动的开展,能真正地把中国故事讲好。国家行政学院国际部副主任周萍果、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朱谐汉也出席了沙龙活动。

在现场互动环节,各位专家积极正面地回答了观众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家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如何“讲好中国政党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

董青在总结时强调,举办沙龙的目的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引发思考,献计献策。董青说,为了收获更好的传播效果,沙龙搭建了微信公共平台向受众推送相关信息,沙龙也将把每期的沙龙精华内容集结成册供大家分享。此外,沙龙的网站也在开发过程当中,将在不久后以五种语言面向世界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刘禹希)

分享到:
(责编:罗艳梅(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