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思想和理念,并结合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奋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对我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5月18日,山东社科论坛:传统文化与美德山东建设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东省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关系”、“传统道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作用”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论坛由光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
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和基因,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厚根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是孔孟故乡,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资源丰富。近年来山东大力弘扬齐鲁优秀文化,积极实施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他希望借助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研讨交流,推动美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致辞中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个崇善尚德的民族,重视道德修养、追求君子人格、强调内圣外王,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最突出的贡献。可以说,崇善尚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穿起来的红线就是“美德”。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认为,道德是一个国家、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国以德而兴,人以德而立,治国之要在齐家,齐家之要在修身,修身之要在明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桂钿认为,孔子曰“政者,正也”,官员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中华美德的践行者、带头者,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腐之害,以道德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傅永聚认为,齐鲁文化在德与美方面具有博大、敦厚、质朴的特征,过去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也必将在中华文化传承和美德建设中焕发新的光彩。
在上下午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围绕“儒家修身文化的当代意义”、“如何让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传统文化与美德山东建设”等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