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观察
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的致辞,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全球化的宴席上,中非分享机遇和果实,如李克强所言,这提升了24亿多人口的福祉,促进了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不仅是中国总理与非洲各国首脑分享的增长观,也是中国对中非合作的期许,更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的界定。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发展建设,乐见非洲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双方发展已紧密相连。而上述表述,绝非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统计或许很能说明问题:双方合作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也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的信念来自自己的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国经济,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立足增加就业,着眼平衡发展,强调公平公正,注重改善民生,这些本就是包容性增长的应有之义。正如李克强在此次峰会上所说:“中国仍具备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我们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增长更具包容性、更有可持续性。”
因此,李克强总理所宣示的,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增长观:一国之内实现就业、公平和平衡发展是包容性增长,国家间和地区间平衡发展也是包容性增长。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将为非洲各国创造源源不断新的就业机会。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在非洲。中国的发展迸发出巨大活力,非洲的发展同样迸发出巨大活力,双方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可谓“独增长不如众增长”,这是分享的“同乐”,是真正的共同增长。分享不是复制。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发展模式,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树与树的并立、叶与叶的掩映,方构成大千世界美丽的风景。
刚刚考察完长江黄金水道的李克强来到尼罗河流经的大陆,他在致辞中也把两个伟大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并以此妙喻中非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赢。他说:“金字塔和万里长城都不是一个人建成的。”确实,如今13亿多中国人民和10亿多非洲人民,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如果说,李克强总理的非洲观根植于国家的价值观,那么,包容性增长观,则是他此访非洲带去的“新礼包”。(穆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