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首位探访中国特区的外国元首

人民网记者 曾伟

2014年04月25日13:2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2014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玛格丽特二世举行欢迎仪式。

 

“我这次访华亲眼目睹了中国巨大发展变化,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深化两国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1979年9月,她曾正式访华,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

时隔35年访华,她再次打破传统。“丹麦君主在位时通常只对一个国家进行一次国事访问或正式访问”。

……

现年74岁的玛格丽特二世不仅是丹麦历史上第一位执政的女王,而且还是当世的两位女王之一,无论个人经历,还是家室可谓传奇,更重要的是她还与中国有相当深的渊源,是首位探访中国特区的外国元首。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举行会谈,让这位传奇的女王再次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当世的两位女王之一

玛格丽特二世,1940年生于哥本哈根,是前国王斐德烈九世之长女。14世纪时,丹麦因为曾有一位辅助儿子执政的女王玛格丽特,所以玛格丽特即位时称号定为“玛格丽特二世”。

玛格丽特二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13岁成为王储,32岁登基,她不仅成为丹麦历史上第一位执政的女王,还是当世的两位女王之一,另一位则是她的表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意思的是,她们还都是英国铁娘子——维多利亚女王的玄孙女。

丹麦王室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室,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玛格丽特二世的曾曾祖父克里斯蒂安九世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这位被誉为“欧洲老丈人”的老人,长子继承了丹麦王位,二儿子成为希腊国王,孙子则成为挪威国王;其二女儿嫁给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大女儿则嫁给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而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这让丹麦、英国的两个王室的传奇“姻缘”接续起来。

1979年9月20日,女王和丈夫首次访华,在广西桂林乘船游漓江。

打破传统时隔35年再访华

1979年9月,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位访华的西方元首。时隔35年后,这位传奇老人对中国的兴趣和特殊关注依然未减。

按照惯例,丹麦君主在位时通常只对一个国家进行一次国事访问或正式访问。而这次已是她的第二次访华,由此惯例打破,足见她的重视。

“女王每年只会安排两次国外访问和两次国内访问,因而,除了我们的邻国如挪威、瑞典等,因为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联系,每当这些国家元首更迭时,女王会去访问外,其他国家,女王一生中只会进行一次正式或国事访问。”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1979年9月20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期间到达广州,受到了时任广东省省长习仲勋的热情接待。

35年前访华 曾与习仲勋会谈

35年后的访问,玛格丽特二世对中国改革发展印象深刻。4月24日,在受到接见时,她对习近平说:“这次访华亲眼目睹了中国巨大发展变化,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实际上,35年前的那次访华,玛格丽特二世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改革。

1979年,玛格丽特在访华时不仅和丈夫亨里克亲王访问了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桂林、广州,还特地饶有兴致实地探访了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

“广东省是那个年代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对媒体说,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的想法也吸引了玛格丽特二世,因此她将访华的最后一站,定为了广州。

据记载,1979年9月20日,玛格丽特二世及亨里克亲王从桂林乘专机抵达广州参观,“接待她的,正是时任广东省省长习仲勋。”裴德盛说。

 

中国丹麦那些事儿

1950年1月9日,丹麦承认新中国。同年5月11日,两国正式建交。

2013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为60.7亿美元,同比减少6.1%。

中方对丹麦主要出口机电、服装、纺织品等,自丹麦进口农产品、医药品等。

丹麦人口只有500多万,却已经拥有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

1974年起中丹开始互派留学生。目前,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与哥本哈根大学等建有校际交流关系。

截至2013年8月,我国累计对丹麦投资2.1亿美元,主要企业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哥本哈根办事处等。(综合新京报、新华网等)

分享到:
(责编:曾伟、盛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