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1日电 香港《大公报》11日刊文称,台湾绿营学生发动的占领“立法院”行动,前后历时二十四天,昨日终落下帷幕。然而,撤走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满目疮痍的“立法院”现场,还有的是被肆意践踏的法治精神,以及被世人嘲笑的劣质民主形象。“占院”尽管收场,但事件对台湾自身的破坏,可说是“流毒未止”。
文章摘编如下:
“占院”期间,纷乱的议事厅正中间挂的是孙中山肖像,而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若果“占院”行动是包藏“台独”的祸心,冲着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破坏两岸经济融合而来,那么,这明显是逆世界潮流大趋势而为之,也是违背台湾社会的民心民意。
通过这场运动,台湾人民实在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再放长双眼看一看,到底该如何掌握自己前途命运,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发展中,台湾又该如何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两岸服贸协议不能通过,台湾经济势必陷入“闭关锁台”的困境之中。台“经济部长”张家祝证实“占院”的后遗症已慢慢浮现,而两岸服贸协议万一不过,“我们被边缘化,这是毋庸置疑。”
对于这次反服贸活动,出生在台湾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感同身受,他说:“台湾经济绝对不能输”。因为台湾经济输了,全盘皆输。他还表示,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发展很快,台湾已经慢了很多步,很多有利的机会都丧失了。
原本是清晰的经济发展问题,在绿营刻意推动之下,美其名曰:“民主运动”,利用学生去对当局政策进行政治攻击。结果,“占院”之下,台湾社会被进一步撕裂;而肆意践踏法治的做法,给国际留下劣质民主的极差形象;更为严重的是,服贸协议立法被阻延,受损最大的正是台湾自身的经济以及区域竞争力,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撤退的“占院”学生说:“撤离”不是“句号”而是“逗号”,是下一波政治运动的开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恐怕台湾的悲剧尚未画上句号。(恭之平)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