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 培育打造国际大粮商
推动农垦成为国家掌控农业产业的战略力量
新华网北京4月10电 昨日,全国农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任务,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农垦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分析了当前农垦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启动国际大粮商培育计划,切实发挥农垦新时期“保全局、稳一方”、实现区域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备作用。来自全国各垦区主管部门、有关部委、农业部部内相关司局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韩长赋部长近期在农垦工作专题汇报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黑龙江、广东、北京、江苏、湖北、江西等垦区分别围绕培育国际大粮商、国际大胶商、发展婴幼儿奶粉、做大作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推进农垦资源整合、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等主题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明确农垦在新时期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扎实推进“两个率先”目标任务的实现。农垦局王守聪局长主持会议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安排。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垦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整体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农垦生产总值连续11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2013年企业实现利润160亿元以上,连续10年以两位数增长。二是现代农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13年,农垦粮食总产达到688亿斤,十年间翻了一番多,平均亩产达到478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0多公斤;奶牛和生猪规模饲养率60%和77%,高出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高出农村20多个百分点;有效灌溉面积和统防统治面积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30个百分点。三是农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推进垦区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加快资源整合和战略并购,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育规模化家庭农场114万户,农民合作组织5440个。加快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职能在垦区内部全部实现分开运作。四是垦区小城镇和民生建设进展顺利。农垦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保持8%以上增长;企业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3%和94.5%;退休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2%和95.2%。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水、电、路、房等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危房改造6年来,中央投资近150亿元,160多万户职工的危旧房屋得到改造,农垦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部分垦区超过80%。五是农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3年底,共有23个垦区在42个国家设立了113个境外企业和发展项目,种植面积约400万亩,其中粮食350万亩,当年生产粮食20亿斤;天然橡胶种植接近30万亩,加工能力35万吨;当年新增境外投资150亿元、实现产值194亿元、利润18.7亿元。六是农垦战略战备作用更加凸显。每年可提供商品粮600亿斤以上,关键时刻调得动、顶得上、应得急。创建不同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区600多个,每年为周边农村培训农民近200万人次,完成农机跨区作业近1亿亩,供应良种近20亿公斤。
会议明确提出,农垦要按照中央和农业部党组部署要求,牢牢抓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发展巩固现有成果,破解存在的突出难题;要切实明确新时期农垦定位,力争在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关键性作用、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上再上新台阶,增强农垦发展的道路自信、体制自信和发展自信;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努力克服路径依赖,通过推动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新地位、发挥新作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农垦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韩长赋部长的讲话精神,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农垦改革。紧紧围绕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健全纵向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加强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育打造大型农业跨国集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农垦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有机结合、传统主体和新型主体竞相发展的农垦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能够移交的办社会职能,要坚决彻底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暂时移交不了的,要全面推进内部分开,确保纳入规范的管理和建设渠道。切实保护农场国有土地资源,加快国有农场土地确权步伐,尽快明确国有农业用地的性质、权属和权能,积极稳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资本化的有效途径,坚决纠正违法圈占和低价收回农场国有土地行为。探索推进直属垦区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实施大粮商计划。围绕粮食、棉花、糖料、等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田水利、旱作农业和标准化良田建设力度,稳步提高持续产出能力。以奶牛、生猪为重点加强农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探索组建农垦奶业生产基地联盟。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数量和质量。加大整合资源和示范带动力度,通过土地托管、农机合作社、代耕代种代收和技术承包等措施,扩大场县共建和垦地合作范围,力争经过5年,使“走出垦区”的土地面积达到1亿亩,再造一个新农垦。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通过整合垦区内外优势科技人才资源,组建农垦农业战略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和农垦农作物品种工程创新中心,推动农垦种业企业做大做强。下大力气建立农垦新型劳动和用工制度,吸引更多大学生和年轻人投身农业,从制度上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充分利用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农场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学校。
三是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要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外交大局为中心,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逐步推进农业资源、终端市场和仓储物流网络的全球布局。紧紧围绕我国农业战略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科学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垦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走出去”的目标区域、产业重点、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围绕粮食、天然橡胶等农垦主导产业,以集团化垦区为主,通过重点项目实施,巩固和扩大境外产业基地,特别是要加强仓储加工物流建设,逐步形成内外相联、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一体化产业格局。抓住国家大力开展周边外交和“一路一带”建设的有利时机,引导垦区间加强联合,组装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农垦“走出去”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四是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和民生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以场部小城镇为中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建设,加快完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承载能力。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有效承担农场子弟和农场周边农民到垦区就业创业,有效承接城市产业、人口、资本等要素向农场疏散,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垦区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将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职工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范围,引导和推动非职工居民参加城镇或农村居民相应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推动落实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政策,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职工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力争从2014年到2017年再完成42万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在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
会议强调,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启动“国际大粮商”培育计划、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任务是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农垦改革发展实际、紧扣国家和农业产业安全需求、着眼农垦未来生存发展大计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各垦区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实施联合、联盟、联营三大战略,以谷物、天然橡胶、奶业等三大农业战略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种子产业、仓储运销业等三大关键环节为平台,加快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通过资源集聚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等现代经营方式,组建大型行业联盟和企业集团,用政府的手、采取市场化的手段,牢牢把握农业战略产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会议指出,同世界顶级农业跨国公司竞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真本事才行,农垦系统一定要高举一个旗帜、同唱一首歌、打造同一个舞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联合起来“抱团”经营,大胆地去尝试探索,去争一争。农垦的“垦”字,原意就是探索创新,就是敢于开拓、勇往直前。农垦一定要切实发挥自身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的优势,进一步坚定信心、卯足精神,看准方向、率先崛起,努力把农垦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国家队,成为国家农产品供给的战略应急基地,成为在全国率先整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行业样板和核心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