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郭凤鸣(图左)正在给患者讲解就诊流程。 曾强 高龙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曹斯 通讯员/邓奕茂 高龙)她不是医生护士,却几乎天天到医院“上班”。因为9年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成功抢救了她患中晚期肝癌的哥哥,广州阿姨郭凤鸣心存感激,退休后坚持天天“光顾”医院,当起志愿者,与患者谈心,引导患者检查,风雨无阻。
医生救了她患肝癌哥哥
郭凤鸣是地道的广州人,今年57岁,她笑容亲切、心宽体胖,大家都喜欢称呼她“肥妈”。
“肥妈”与医院有着怎样的缘分?这要从9年前一次漫长的住院陪伴经历说起。
2005年,郭凤鸣的哥哥患中晚期肝癌,有的医院说治疗希望不大,不敢做手术。几经辗转,哥哥抱着博一博的心态住进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主任高鹏给他做了手术和放射治疗,病情渐渐好转,并最终康复出院。
这个治疗陆陆续续持续了5年。期间,一直陪伴着哥哥的郭凤鸣对医护人员负责的精神以及每天起早贪黑的辛勤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医护人员不但治病救人,还处处为病人着想,用最实用的药,最佳的治疗手段,使病人用最少的医药费在短时间内康复”。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有好几次都已经半夜12时了,医院主任还从家里过来看正在治疗的哥哥。渐渐地,“肥妈”与医院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留在医院当志愿者
用“肥妈”的话说,为了尽绵薄之力,自退休后她便开始了“医院—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当起了院外志愿者:每天到医院“上班”,朋友来看病,她亲自带路;医院门诊大堂开展义诊,她忙前忙后;哪怕医院专家到社区义诊,她也跟着去……
每次,她都会在候诊人群中维持秩序。“她穿着志愿者马褂,往那一站,笑容很有亲和力,再说着一口流利的广州话,大家很快就安静下来,医生便可以在义诊桌前安心问诊,护士更加有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需要。”一位曾与“肥妈”一块儿参加义诊的志愿者说。
当志愿者,肥妈也曾在工作上遇到挑战,“有一些人不了解义诊,每当我们建议他们做一些血糖等测试时,就很忌讳,有时候甚至会投以白眼”。不过,“肥妈”自有妙计,“我会微笑着‘哄’他们,说‘没事的,希望每人都身体健康’,他们听着挺高兴,也就乖乖地听话啦!”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