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而汉字则是这一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书法教育和训练,对继承传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培养对母语的书写和记忆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我们的后辈越来越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甚至不愿写汉字,关系到的不只是中国书法艺术能否再传续下去,还是关系到中国文化能否被全面继承和良好发展的大事。
随着电脑打字的普及,目前我国在校学生手书汉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逐步走向“无纸化”的办公和交流条件,也大大减少了年轻一代职场人对中国书法训练的兴趣和需要。据了解,在南方一所中学里,超过70%的学生都认为用电脑打字是大势所趋,除了写作业以外,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位中学老师表示,她所在的省重点中学中有90%学生的字迹看起来都让人不舒服,一些学生甚至完全没有笔画顺序的概念,和十多年前相比,现在能写一手好汉字的学生已经很少了。
一位多年批改考卷的中学老师对媒体说,他在批改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作文时发现,字写得好的学生不足5%。前一段有一份社会抽样调查显示:85%的中学生承认有人说过自己写的字不好看。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说,在全班40多名学生中,专门练过书法的学生不超过5人。在学校不能提供充分的写字训练条件的情况下,笔者了解到,家长对学生写字技能的培养也在降低热情,在寒暑假期中给孩子报书法培训班的家长明显少于报英语、奥数、舞蹈和钢琴辅导班的。
一笔一画地手书汉字,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培养意志、规范行为、理解文化,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性和情操,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大脑语言中枢系统中对母语文字的记忆。书写汉字,特别是用毛笔书写时,需要凝神静气,这是身心的修炼;需要工整优美,这是艺术的修炼;需要感悟字源,这是知识的修炼;需要整体审度,这是境界的修炼;需要协调动作,这是小脑的训练。少了这些修炼,汉字的育人功能就会衰退,对母语的认知和欣赏能力也势必随之下降。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学校也不能给学生创造训练和提高手写汉字能力的良好环境,很多老师自身就缺乏写一手好字的功底,老师的板书字迹歪歪扭扭,自然也就失去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话语权和示范力。现在很多老师用电子课件授课,学生用电脑打印作业,教学双方的写字互动比以前明显减少。
根据笔者在社会调研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我认为学生书写汉字能力的下降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词组记忆能力减退。随着电脑中文输入方式的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汉语词组的主动思考被计算机的联想功能取代,造成学生手写词组、遣词造句、应用成语等能力的下降。
第二,文稿的工整书写和结构设计能力褪化。因为缺乏手写训练,学生的手书字迹很难做到清秀工整。电脑编辑文字的便捷,也明显弱化了学生在构思文章结构中的深思熟虑。长此以往,学生动脑和动手的两种能力都会减退。
第三,对学生情操、修养、记忆力和协调性的培养不利。手写汉字并非简单的机械动作,其中包含了知识记忆、文化理解和行为修炼。学生写字能力的减退,对国家后续人才的产出会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在对母语文字的记忆上出现障碍。西方文字的电脑输入方式是字母选择,不会淡化对文字的记忆;而汉字的电脑输入则完全脱离了对汉字笔划和顺序的记忆。如长期用电脑输入文字而放弃手写,会使很多学生变得只能认字而不会写字,这对我们的文字传承而言是一种退步。
第五,不规范的公示、标牌和题字导致对传统字体的错觉。在公共场合展示的手写文字,对学生写字的规范化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目前大量存在的不规范和不美观的手书公示现象,容易造成学生对规范手书标准的错误理解。
为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进一步强化在中小学语文课中对书法课的规定。把“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的建议更改为规定。把开设书法课的规定从小学延续到初中的全部年级。把“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的建议更改为规定。在保证提供书法教育的同时,提高对学生语文作业中的铅笔和钢笔书法要求。
制定与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写字等级考试制度。建议把写字课的考核成绩纳入“小升初”、“初升高”和“高升大”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系统。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运用考试的手段,把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的写字训练,提升到素质教育的层面予以重视。促使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共同关注写汉字的训练与提高。
在师范院校毕业生成绩中纳入写字水平分。写一手难看板书的老师,既无法要求学生写好字,也无力把学生培养成写字的好手。师范院校生在毕业后将以自己的写字能力面对、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是改善大局的执行和示范群体,在师范院校生的毕业成绩中加入对写字水平的考评,有助于从师资这一起点上去扭转学生写字水平整体下滑的困境。
强化在校教师的板书水平要求。建议在教育部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严格对教师写字水平的要求和评级。对达不到最低标准的教师,应提供书写汉字的强化训练条件,制定具体要求和达标时限,逐步把“写字达标”作为教师上讲台的一个基本测评条件。
丰富学生练习书法的形式与内容。广泛开发社会资源,激励学生苦练和写好汉字,如举办专家示范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和传统碑文、组织校际书法交流和书法比赛,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校书法比赛和讲评,为达标学生颁发获奖证书,以提升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写字分。高考和公务员考试,是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两个重要的出口,也是国家能够影响和掌控的两大人才鉴别通道。在这两个重要出口上,国家应把对考生写字水平的审核纳入评价体系,对全社会重视写字给予一个积极有效的引导,从而有效提升公众对加强写字训练的重视。
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看教育能否给学生的未来发展赋予必要潜力,其中,认字和写字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一项基础功课。要打好这个基础,关键就在中小学。中国人常说“文若其人”、“字如其人”,写好中国的文字,不但是中国人传承母体文化的要求,也是中国人应有的态度和基本素质。面对当前很多年轻人的“未来不再需要写字”看法,在全社会加强对母语文字记忆和掌握,已成为在我国基础型素质教育中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选自《中国经济社会论坛》杂志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