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和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一系列经济外交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大国外交的恢弘开局。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同志的经济外交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继承与发展
我们党对经济外交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完善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东西方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的国际格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向外国学习一切值得学习的东西。在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党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成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冷静分析国际环境,作出了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判断,果断实施改革开放。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快速起步的开放型经济为外交活动注入了时代内涵,以服务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外交开始走向前台。
冷战结束以后,两大阵营制度壁垒被打破,前苏东国家开始参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判断国际形势,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开始在国际经贸舞台崭露头角。经济外交工作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党的经济外交思想有了新发展。我国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不仅有效维护和拓展了自身经贸利益,也对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内外结合、政经结合、双多边结合,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坚持正确义利观,从“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从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这一系列经济外交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外交理论内涵,开辟了全球化时代经济外交新境界,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的新思路、新布局。
二、科学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的经济外交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我国如何开展经济外交、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让13亿人的中国梦具有了世界意义。
一是深刻理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总体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两个大局”思想基于对我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精准判断。从今年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7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剩下35年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史上大国兴衰规律告诉我们,距离全面崛起目标越近,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多。从内部看,支撑大国发展的制度条件、经济基础、国民心态都到了转型调整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变动剧烈,各种利益碰撞和摩擦加剧,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从外部看,大国崛起必然带来国际力量格局的深度调整,各方面都要经历反复磨合、博弈甚至激烈斗争过程,外部压力和挑战空前增多。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经济外交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创造发展条件,赢得发展机遇,化解风险挑战,把我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我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深刻理解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各国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优势明显,一个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劳动人口优势。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随着这一资源由量的优势转为质的优势,将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商品零售市场规模约3.7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4.5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仍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是全球化时代最稀缺资源,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道路,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净增量占全球经济净增量的近30%。此外,我国与美国等大国建立了高层经济对话机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0多个双边经贸合作(联委会、混委会)机制,并且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170多种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特别要看到,制度竞争力是最高水平的竞争力,我国正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制度红利,这必将为经济外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三是深刻理解统筹兼顾、因事施策的科学方法。经济外交是国与国博弈的艺术,既要有大格局大手笔,也要有细节上的精心运筹;既要把握好个别当中的一般,按规律办事,又要把握好一般当中的个别,因地制宜,做到一般与个别、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随着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很多传统国际关系概念已很难完全涵盖当代各国的利益指向。我国经济合作已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结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动因也不尽一致,对我国的期待和需求也会各不相同。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外交工作当中,既要大处着眼,统筹兼顾,抓住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对不同国家、所涉不同事项做好分类、精准定位,用最通晓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毛泽东同志曾经把开展工作比喻为弹钢琴: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做好工作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这些思想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对我们做好对外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四是深刻理解坚持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导向。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经济。在全球化条件下开展经济外交,必须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前提,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对此毋庸讳言。但是,利益本身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既有纯经济利益,也有道义和价值利益;既有局部利益,也有战略全局利益,面对利益如何取舍体现外交的层次和格调。我国传统商道文化主张道义唯上,强调“见利思义”。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我国传统观念反对经济交往中的唯利是图、纯粹利己的实用主义倾向,赋予了经济行为道德和价值涵义。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时,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正确义利观”思想秉承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对传统商道智慧的活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别于国际交往中的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实用主义倾向,为新时期进一步开拓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弘扬公平正义的大国形象指明了方向。
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经济外交思想,根本的是要将经济外交工作的立足点落实到为改革发展争取良好外部条件上来。
必须坚持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战略方针。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交流是人类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形式。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问题在外交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成为外交活动的最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外交工作一直把为国家发展服务置于突出地位,为国内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能有丝毫动摇。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外交工作的本质属性仍然是经济,基本立足点仍然是服务国内经济发展、服务改革开放。要紧密跟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革命变化,全力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尽可能长时间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国内改革发展服务。
必须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经济外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开放是经济外交的生命线,只有开放才有对外经济交流,才有经济外交。如果开放停滞不前,经济外交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撑和经济实力保障。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越高、经济存在越多元、利益纽带越密切,越有利于稳定大国关系、平衡利益格局,也将增加经济外交上的回旋空间。反过来,经济外交运用得当,也有利于改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再造一个“红利期”。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这是未来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开放的思维运筹经济外交,通过扩大开放推进经济外交,以经济外交促进开放、深化改革。
必须发挥好经贸合作的主渠道作用。经济外交工作必须“接地气”,才能切实做到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贸易投资是国与国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经济外交工作最主要的载体和平台。回顾我国经济外交实践,经贸合作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开展外交工作就越有底气、手段也就越多。30多年来,我们能够维持与大国总体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安全关系,主要得益于双方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共同利益纽带越拉越紧,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下一步,经济外交工作仍然要坚持经贸合作主渠道作用,以比较优势为依托,以资源、市场和技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在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外交打开新局面,更好地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目标。
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理念。经济合作不是零和游戏,可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经济外交在这方面的特点,同互利共赢理念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互利共赢,就是要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共同发展,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坚持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实现自身发展,坚持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追求自身利益与促进世界共同利益相辅相成、和谐共容的发展道路。在开展经济外交工作过程中,要更加自觉地把互利共赢理念落到实处,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合作发展、避免零和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必将是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过程。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携手八方,普惠世界,必将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商务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