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荣(右)每天都陪伴在父亲身边,看书、做饭、聊天,日子过得简单而温暖。记者 罗斌 摄
3月31日中午12点,家住北部新区翠云街道云竹路社区四栋二单元2-3的陈康荣忙活了近一个小时,把做好的饭菜端上了桌。招呼85岁的父亲陈德全坐下后,他特地为父亲倒上一小杯他最爱喝的葡萄酒。吃饭时,陈康荣一边给父亲夹菜一边说:“爸,今天外面的雨下得有点大,路不好走,不然我就带您出去转一转了。”“不用了,你照顾我已经够辛苦了,下午你多休息一会。”陈德全怜爱地望着儿子说。
今年54岁的陈康荣在翠云街道云竹路社区很出名,为啥?就因为他的孝心。如今,在云竹路社区流传的“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陈康荣”的佳话,说的就是他。
照顾年迈父母,他辞去工作当起护工
10年前,陈康荣辞去了厨师的工作,回到家担起了长期照顾体弱多病父母的重任。陈康荣的母亲身体半瘫再加上患有糖尿病,基本上每二三个月就要住一次院。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陈康荣“扮演”起了儿子和护工两种角色,煮饭、喂饭,喂药、打针,而且一干就是多年。
当时,为了照顾母亲吃药,陈康荣特意准备了9个小酒杯盛药,并在酒杯上注明,哪些药是早、中、晚吃,哪些药是饭前吃和饭后吃。2011年,母亲去世后,陈康荣把全部精力用在照顾年迈的父亲身上。
2012年3月,陈康荣的父亲心血管堵塞,倒地不起,在新桥医院抢救了18天,在那18天里,陈康荣在父亲病榻前昼夜不离,悉心伺候。父亲出院后,陈康荣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给自己定下了“三个必须”:一是每天做的饭菜,必须清淡;二是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必须带父亲到外面走一走;三是每天深夜必须到父亲房间查看一遍。
他带着父亲游览名胜,一年一个地方
多年前,陈康荣的父亲萌生了一个愿望,就是想去看看三峡大坝,可惜一直未能成行。陈康荣了解到父亲的这一想法后,决定满足老人的愿望。经过精心准备,2011年,陈康荣带着父亲乘船东下,游览三峡。也许是多年的愿望得到满足,也许是游览三峡美景时身心得到放松,陈康荣发现父亲旅游回来后,身体和精神变得比原来要好,于是陈康荣决定每年带父亲去一个想去的地方。
2012年春节期间,陈康荣和妻子高永秀带着老人坐飞机去海南三亚看海,游玩了近半个月。2013年8月,陈康荣又带着老人去北京游览,老人还特地去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今年,陈康荣计划带老人去台湾看看。
“只要父亲身体条件允许,我就要满足他到各地看一看的愿望。”陈康荣说。
“人一辈子,孝亲敬老必须有”
10年来,放弃了自己从事的职业和诸多个人爱好,一心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陈康荣是怎么想的?
“人一辈子,孝亲敬老必须有。”陈康荣说,尊老爱幼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自己家的家风。“我的父母和我父母的父母在孝亲敬老方面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长期的耳濡目染,让我认识到孝敬老人和照顾孩子的重要性,它就是一个家庭和睦兴旺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妻子和女儿在外打拼,陈康荣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曾经有人问陈康荣,现在你家条件好了,为何不请一个保姆来照顾老人,你自己也可以轻松些。陈康荣却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事就当锻炼身体。况且,父亲已经吃惯了我做的饭菜,其他人来做,他恐怕会不习惯。最重要的是,我还想把这个孝顺儿子继续当下去。”记者 董延 何清平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