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王翔)3月31日,在巴南鱼洞街道金竹村7社,村支部书记刘明勇正为即将修建的缆车自动提水工程,协调落实土地等具体事项。他已连续3天到这里协调相关事宜,而这样的事刘明勇以前却不敢想——往年,此时正好是各部门布置工作的高峰阶段,为一件具体事务,村支书别说是花3天待在基层,就是能抽出1天时间都非常困难。
“这样的转变,始于巴南今年开始实施的《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巴南区组织部一负责人说,以往,区级各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工作事项繁多,去年,巴南区的一项摸底调查就发现,村(社区)承担的各类工作事项就高达232项,从各类创建到各类报表台账,大量的行政性事务,使村(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到基层服务群众的时间大幅减少。
今年3月,该区出台《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为基层“松绑加油”。巴南区民政局局长王会前说,《意见》对工作事项、考核评比、机构挂牌、报表台账、印章管理、各类会议、上墙制度、网络资源等7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清理,让基层干部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到基层服务群众。
比如在工作事项方面,就建立了《村(社区)“两委”承担公共事务目录》,对不符合目录的事项一律进行清理,村(社区)工作事项由232项削减为45项,减少187项,削减率达80.6%;65项各类考核仅保留年度目标综合考核1项;除中央和市里明确要求开展的检查创建达标和示范活动予以保留外,其余各项检查评比达标和示范创建活动一律取消;各类台账和报表实行整合,共精简各类台账23本、材料报表45种。
“在为基层松绑的同时,我们也为他们加油,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王会前说,比如,提高村(社区)干部补贴标准,建立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等,解决了其工作的后顾之忧。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于一些确实需要基层协助进行的工作事项,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基层配备专职人员和经费等。
此外,该区进一步完善区级行政服务中心、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级服务网络,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区)干部也实行三级办公下沉,定期上门收件、受理各类事项,通过内部的衔接,实行全程代办,让群众能在家门口办好事。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