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李宇浩)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2日至4月1日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席这一峰会并访问欧盟地区。习主席此次欧洲之行有三个关键词备受外媒瞩目:“中欧关系”、“国际安全”和“文明交流”。
此次欧洲之行“史无前例”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文中指出,这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在欧洲舞台的全面亮相。习近平此行安排颇有看点:第一站是荷兰,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自两国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首次访问;习近平访问法国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德国是中国国家主席8年来首次国事访问;习近平成为第一位在布鲁塞尔访问欧盟总部的中国国家主席。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撰文称,习主席此次访问史无前例,这不仅是他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欧洲,也是一场日程丰富的长达11天的“外交马拉松”:从22日参加海牙核安全峰会到4月1日造访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欧盟领导人当天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布鲁塞尔接待习近平的热情重演了几天前在巴黎的一幕。欧盟领导人此举是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经贸将是习近平此次欧洲之行的重点之一。习近平访问欧洲时,将与荷、法、德、比四国在工业、金融、能源、文化等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演讲体现创新和决心
德国《每日镜报》网站刊发题为《战略家相聚》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国家主席在公民社会组织(科尔伯基金会)发表公开演讲,并且愿意回答东道主提出的例如有关军事预算大幅提高这类问题,在中国问题专家看来,这本身就是创新之举。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发表演讲,阐释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演讲中两次提及日本当年的战争暴行,表明中国不会忘记。
德国N-TV电视台网站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的演讲使用了大量引言、警句和典故。除了一些中国的哲学家和成语外,他还提到了歌德、莱布尼茨、莱辛,以及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习近平借此想表达的意思很清楚:我努力去理解你们,也请你们这样做!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认为,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中提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包容的,对世界文明从物质到精神层面进行了界定。文明的不同也包括意识形态的不同,正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造就了世界文明丰富多彩。每个国家的文明都是可贵而平等的。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所说,只有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欧迎来打造各领域合作“升级版”的绝佳契机
CNN官网消息,中国元首此次欧洲之旅的终极目的是和欧盟达成全方位的贸易协定。而欧盟则希望说服中国对外国人打开市场,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资。
法国《欧洲时报》刊文说,可以相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和第四大国的德国,在经济上开足马力,继续当好世界经济火车头和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同时,在政治和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将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谋求建立更为公正和合理的世界秩序。
《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称习近平这次出访的任务是加深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联系。外交人士和分析人士表示,习近平希望确保与欧盟和美国的良好关系。欧盟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中国目前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促进其商业利益,提升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国际形象。
西班牙通讯社埃菲社表示,欧盟委员会透露,欧盟的葡萄酒企业与中国达成了“友好协议”,中国指责欧洲企业不正当竞争后引发的贸易争端已得到解决。欧盟委员会发表公报指出,这项协议将为“未来两年内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奠定基础。
美联社称,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商业关系是中心议题。中国和德国是世界两大主要出口国,两国间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上千亿欧元—这使中国排在美国之前,成为德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