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31日电(记者 于嘉)3月31日是第十九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然而记者发现,仅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就存在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安全隐患。这让我们不禁感叹,维护中小学生安全,不仅要靠学生自身,还需全社会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记者上下班途中经常看到一些中小学校门外的混乱景象。接送孩子的机动车把校园周边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骑着单车的孩子在或缓或急的车流中穿梭而行,加之部分私家车随意变道、调头或加塞,学生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同时,有的学校门前道路上没有设置明显的斑马线、减速带或交通安全标志,少数学校在上下学高峰时段难以见到交通指挥人员。
近年来,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家庭、学校和相关部门给予了越来越多重视。理论知识讲授、应急演练实训,还有交警、消防等部门走进校园举办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然而,维护学生安全,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意识的培养、提高显然不够,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构筑安全网。
仅就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而言,每一名机动车驾驶员都应绷紧安全弦,应在学校周边减速慢行、有意避让。交通管理部门则要把工作做细,对于学校周边安全警示标志不清、未设斑马线或减速带等安全设施的地方,要尽快完善。此外,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宜向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延伸,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机制,从而更有效地为中小学生守望美好的明天。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