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3月31日电(记者黎华玲)“酥油花是父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西藏日喀则地区仁布县康雄乡康雄村的藏族村民顿珠说。
今年42岁的顿珠,靠着跑运输、承包一些小工程增收,一家人生活得富裕美满,而家传的酥油花技艺并没有在他这一代失传。
记者日前在康雄乡一年一度的“酥油花技艺比赛”现场看到,顿珠78岁的父亲巴桑慢悠悠地将手中的一团粉白色酥油放入面前的一盆雪水中,然后拿起来捏成了一只大象,粘贴于一块形似令牌的木板上。而坐在他四周的年轻人们则手脚麻利地捏制着各种图形的酥油花。巴桑时不时抬起头看一眼这些年轻人,眼神中透露出两个字:希望。
康雄乡距离拉萨市虽然只有130公里左右,但海拔却比拉萨市高出600多米,达到4200多米。在这个高山环抱的小山村,却传承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藏族艺术绝活——酥油花。
巴桑老人告诉记者,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的苯教,被称为“十五贡品”。艺人们先是在酥油中融入各色矿物颜料,制成制作酥油花的胚料,再用手工捏制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在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酥油融化,艺人们需要不时将手放入刺骨的雪水中降温。巴桑老人的手就因长期接触雪水而关节变形。
康雄乡党委书记旺拉介绍,逢年过节,藏家百姓都会制作酥油花,绝大多数家庭是在藏历新年前制作,最后插于“五谷丰登斗”中,象征敬天地、敬佛主,寓意安泰祥和。旺拉说,在藏区的各大小寺庙,僧人们更是制作酥油花的能手,因为在佛事活动或者宗教节日期间,酥油花是不可或缺的贡品。
旺拉说,酥油花技艺是藏民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发展酥油花技艺,康雄乡从2008年开始坚持举办酥油花制作技艺培训班,已申请了培训资金百余万元,累计培训了近千人次。
巴桑老人说,前些年他还很担心年轻人不愿意接手这门枯燥累人的技艺。但是,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静心端坐于制作台边“妙手生花”,他倍感欣慰。
顿珠说,时至今日,经过一代代艺人们坚持不懈地传承发展,酥油花已从单塑法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单塑和浮塑、花架和盆塑相结合的形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