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深阅读

聚焦:如何突破农村养老难题

郝迎灿  杨 柳  姚雪青

2014年03月31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农村养老,怎样破题

  核心阅读

  我国2亿多老龄人口中,六成左右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养老设施、服务远不如城市,而“养儿防老”观念也使得养老院难以被接受。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外迁,农村老人养老渐成难题。

  在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同时,各地不断探索。如何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什么样的养老院才合农村老人的心意?养老模式还能如何创新?

  【贵州长顺所把村】

  参保率80%以上,但绝大多数选的最低档

  消极参保 指望子女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寨多依山傍水,长顺县长寨镇所把村就是其中的一座,两千多人口,世代从田里刨些许吃食,近年外出打工渐成风气,“380人在省外打工,200多人在省内。”村主任陈家奎说。出去的自然以年轻人为主,村里便留下“386199”部队。“村里共227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在80%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村人口近1/4,参保率100%。”

  看起来参保率很高,但一细究:个人缴费标准分为100元至1600元12个档次,“绝大部分交的是100元的档次,只有两个人交了1600元的档次。”

  长顺县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自2011年7月开始执行,时年59岁的陈家兴和老伴成安会分别只交了100元,便从翌年起每月领取不到56块钱的养老金。虽未分家,但儿子和儿媳在上海打工已有十多年光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孙女今年秋季就要随父母到上海读小学,此前多靠二位老人抚养。

  陈家兴和老伴年纪渐长,4亩多地的春种秋收都得花钱请人,刨去种子、化肥诸项开销,劳碌一年结余几千元。陈家兴去年底刚刚从村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根据政策,以后每年还能领到800元的补贴。

  说起一月56块钱的养老金,陈家奎直摇头,“柴米油盐紧巴一点是够了,粮食自家地里种,人情和生病是开支大头。”人情无非丧葬嫁娶,每次出手少则几十,多则数百。老伴成安会患风湿和高血压已十多年,今年去了趟医院便花掉两千多元。

  “当时为什么不交1600元的档次,现在每月能领270多元?”记者问。

  “交不起呦!”陈家兴答。

  不过,一旁的陈家奎跟记者说,“凑凑还是能拿得出来的,主要就是1600块太多了,很多人不舍得掏这么多钱,年轻一点的,要连续交足15年,不是个小数目。”

  说起以后,陈家兴说儿子是他最大的依靠。“他在外面打工赚多少钱不交给我,但有什么事情离了他谁还来管?”

  长寨镇冗雷村73岁的陈家治正给家里平房加盖一层,推起砖头来身手利索,不像古稀之年。“三个儿子都分家了,我和老伴跟小儿子住,房子太挤,再加一层存放粮食和物什。”陈家治同样表示子女是他和老伴最大的依靠,“现在东西这么贵,一个月56块钱的养老金只够零花,老伴有瘫肢的毛病,开销都是三个儿子一起凑。”

  谈起参保缴费档次,长顺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蔡成旭表示,参保缴费档次补贴标准偏低,多缴多得、多缴多补政策难以显现。“城乡居保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强、日常、细致的工作,村级组织应当努力宣传缴费档次与养老保险待遇直接挂钩,从正面引导经济条件较好、年轻的参保人员尽量提高缴费档次。”

  【河北肥乡前屯村】

  生活上互相照顾,离家不离村

  集中居住 互助养老

  3月20日,在河北省肥乡县天台山镇张达村互助幸福院,75岁的张金鱼老人正在用缝纫机加工鞋底,缝纫机旁放着几双小孩儿穿的虎头鞋,做得惟妙惟肖。

  2010年,张达村办起互助幸福院后,张金鱼老人是第一个报名住进来的。“原先村里的幸福院是租村民的房子,住了8个人。现在这家是新建的,我们去年10月份搬到这儿,”张金鱼老人说,“我老伴儿去世7年了,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搞装修,3个女儿都嫁到别村去了。以前一直是一个人生活,现在在这家幸福院和二十几个老人住在一起,很热闹。”

  在张达村幸福院,张金鱼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叫“万能”。75岁高龄的她不仅眼不花、耳不聋,还擅长操作缝纫机,幸福院里不管谁的衣服破了,她都义务缝补。在生活上,她也是“全能好手”,电磁炉等电器样样精通,是老伙伴们的“指导老师”。她还是幸福院里公认的“舞美老师”,敲大鼓、扭秧歌、健身锻炼都是她教给老伙伴们。

  至今,张金鱼自己还种着3亩耕地,并且年年庄稼丰收。孩子们劝她不要种地,但就是拧不过她。

  “以前一个人在家里也没个人说话,只能白天出去串串门,晚上回来还是黑漆漆的,特别冷清。”张金鱼说,在新的家庭,“每天和老姐妹们一起唠嗑、打牌、看电视,谈天说地,心情开朗。孩子们也不用担心冬天家里烧煤不安全,我们在这他们也放心。”

  在前屯村,有很多像张金鱼一样的老人希望能住进幸福院,可是幸福院只能容纳32位老人。事实上,目前肥乡全县有13000多名独居老人,还有很多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肥乡县前屯村支部书记蔡清洋介绍道:“60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没有传染病的单身老人,只需儿女申请、本人同意,签订协议后即可免费入住。五保户和特困户由本人申请,村委会研究同意后也可免费入住。老人们集中居住,有人说话,有人聊天,很多老人一起玩,老人们不仅生活上得到照顾,心理上也得到慰藉。幸福院确实解决了老人在家孤独寂寞的精神问题,老人们离家不离村,不用担心在城里过不惯,在这儿住着舒心,儿女出去打工放心,政府也省心。”

  “但村集体实力有限,只能安排一部分老人入住,还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只能一个人在家孤独度过。要想解决这另外大部分独居老人的入住问题,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蔡清洋说。

  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为减小资金压力,明确了用水、用电、占地等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并规定在今后的新民居建设中,必须配套建设互助幸福院和幼儿园。同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幸福院实施“一对一”帮扶。最近,前屯村幸福院正设法儿增加床位,以满足更多老人的入住期待。

  【苏州姑苏区】

  保证养老基本功能,融入专业护理

  亦养亦医 医保报销

  在苏州城区,要想入住合适的养老院,通常得排长队;而在苏州农村,许多养老院的床位却空置近半。农村养老院的入住率怎么提高?当地政府尝试在养老模式上进行创新。

  据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刘贵祥介绍,医养结合模式最初在苏州城区开展。所谓医养结合,就是在保证养老基本功能之外,又融入专业护理。目前,苏州乡镇一级很多地方正在按照这种模式建设养老机构。

  姑苏区夕阳红护理院,是一家民营性质的护理院,开办于2007年,是苏州的第一批医养结合护理院之一,目前住着460多名失智失能老人,有些是刚出院需要进行康复,但更多的是长期入住进行护理的。该养老院地处城乡结合部,其中入住的,有相当比例的农村老人。

  几个月前因摔倒导致右腿骨折的88岁的赵红英在进行康复锻炼后回到房间,护工已将午饭端到了她的床头。这是一个三人间,房间中摆放着电视机和空调,楼层设有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楼内设有活动室、康复锻炼室等。

  护士长朱婷婷告诉记者,赵阿婆手术出院后,由于家中子女忙碌且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为了让她得到更好地照顾,便安排她住到这里。“蛮好的,她们帮我洗澡擦身,还喂我吃饭喝水。”赵阿婆说。

  在一楼大厅墙上,挂着这家护理院的详细收费标准。在当地,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可走医保报销。据介绍,床位费除去可医保报销的95%之外,自费部分是每月100元左右,外加包括护理及伙食费的生活费用每月1770元。一位前来看望父亲的中年男子称,“收费不算贵,服务也让人比较放心。”

  部分老人患有慢性病,传统单一型养老机构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住在医院又面临着床位紧张的问题,“如果建立一批处在医院及养老院之间的医养结合护理院,解决医保问题,不仅护理更加专业,也会分流一部分住院病人,解放医疗资源,更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刘贵祥说。

  采访中,记者看到,老人们所住的房间布置得类似于医院的病房,整个风格也接近于医院环境,据了解,这也是苏州大多数医养结合护理院的风格。护理院院长刘军解释,除了考虑到大多数入住老人们的身体状况需要之外,也是因为在设施上需要满足民政及人社关于护理院的严格设置标准,今后还将在此基础上更多体现人性化、温馨化的一面。

  “办理医养结合的护理院能满足不少老年人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得到卫生、民政、人社及医院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刘贵祥说。

分享到:
(责编:刘早(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