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张妍
海洋渔业生产是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海洋渔业生产、出海捕捞、水产养殖等易受天气的影响,海上大风、海雾、风暴潮、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成为危害海洋渔业生产、危及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了解到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汉沽气象局找准重点,积极加强针对海洋渔业生产气象服务,为渔船作业、渔民安全保驾护航。
“渤海湾今天上午晴间多云,西北风4级至5级,下午晴间多云……海面风力较大,出海作业注意船舶安全。”3月14日,汉沽大神堂村的渔民刘士升如往常一样准时收到渔业气象预报短信。他不仅拥有自己的渔船,还是一支由12艘渔船组成的船队队长。看到提示信息,虽然知道其他船长也会收到短信,但他还是给每个船长发了天气信息,禁止船只在恶劣天气出海作业。
自2013年5月开始,汉沽气象局为登记在册的230艘渔船船长免费提供“渔业气象预报”手机短信,如遇海上大风、强对流等突发天气,将随时发布预警和提示信息,将气象信息第一时间送到渔民手中。
刘士升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在出海前,只能是关注一下电视上播出有关渤海海面的天气预报信息,如今汉沽气象局针对我们出海捕捞提供了专门的气象预报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加及时、合理地安排出海时间,既保障了人身安全,也保证了捕捞质量。”
手机短信只是汉沽气象局海洋渔业气象预报服务的途径之一。2013年12月,汉沽气象局在大神堂码头建成了LED电子显示屏,将其打造成为“海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这块大屏幕高达两米,非常醒目,各类信息一目了然,并且建立在码头旁,为我们获得海上的天气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刘士升说。除此之外,汉沽气象局还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网络、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发布海洋渔业气象预报信息,让该项服务惠及当地更多渔民。
汉沽气象局局长高强告诉记者:“贴心周到的气象服务背后,离不开气象部门每位职工的努力和贡献,更离不开重点项目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支撑。”2013年2月,为做大做强海洋渔业气象服务,汉沽气象局在广泛开展需求调研的前提下,申请到滨海新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项目《滨海新区渔业生产中海洋气象服务技术在大神堂码头推广与示范》。
在该项目的支撑下,汉沽气象局具备了独立制作发布气温、海平面气压、风、海面能见度、最大雷达反射率、降水等各类渤海湾天气预报信息的能力,还能随时获得渤海湾潮流、潮位、增水预报信息,黄渤海海浪浪高、浪向等预报信息,为海洋渔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高强说:“目前,我们建成了包括渔船大小、船载、船长联系方式在内的大神堂码头渔船资料数据库,引进了3G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了对LED大屏幕的远程控制。”
刘士升说:“从3月18日开始,我们收到的手机短信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一条‘海洋渔业气象预报信息’,更改为一条‘海洋渔业24小时预报信息’加一条‘海洋渔业3天预报信息’,短信的信息量更大了。”
记者了解到,从3月18日开始,汉沽气象与海洋两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决定联合发布海洋渔业预报服务信息。在海洋部门的支持下,汉沽气象局共享到海浪高度、海温、潮汐、潮高、潮时等更加丰富的信息。
(来源: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