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21日电(记者 张乐 呼涛)包括水、大气和土壤等在内的生态问题,正在成为日益富裕的中国人热议的话题。然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水污染事件,却让公众对自己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感到担忧。
3月14日,国家环保部发布首个全国性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
国土资源部网站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几乎已无Ⅰ类地下水;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6.55%以上。《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的全国200个城市、4727个水质监测点结果显示,较差、极差级水比例过半,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水污染已成为悬在公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一份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之间因果联系的研究,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是水污染危机的高发期。”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警告说,目前“也是修复水生态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将会付出极为高昂的治理代价。”
一些地方显然已经意识到水环境污染可能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中国东部省份浙江,去年启动了一个由省委书记亲自挂帅的治水行动。在这项名为“五水共治”的决策行动中,“治污水”首当其冲。为确保治水成效,这项计划历时7年,仅省级财政就将投入600亿元。
为确保治水的成效,浙江省还实行了“河长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认领河段,确保治水成效。“在金华市,甚至已经有7位整治环境不力的干部被严肃处理,其中3位被免职。”省委书记夏宝龙以此证明地方党委、政府治水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不仅被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既要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问题,又要保护好未受污染的饮用水源,这意味着中国将全面深入地开展污染防治。”中国知名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负责人阮俊华说。
目前,中国水环境正在逐步好转。“前些年污染比较重的‘三河三湖’,这些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举例说,“比如辽河流域,2013年干流已经消灭了劣V类,所有断面水质在IV类以内。”
而曾因为河水黑臭、垃圾遍布而被百姓要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浙江永嘉菇溪河,在经过5年治理后,水质已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在刚刚过去的冬天,100多位老百姓主动下水,在80多米宽河里组织了一次冬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