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 王伟 实习生谭睿达)低保户的评定一直是农村工作的老大难。3月18日,记者在璧山县青杠街道石河村了解到,这一曾经让村干部最头疼的工作,今年却提前完成了。由于实行新标准,村里的低保户也从52户减少到了31户。
为何如此神速?
“有群众工作队全程参与评定,虽然没评上低保,但我也心服口服。”石河村村民周德贵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周德贵今年56岁,因伤被评定为3级伤残,可多年来周德贵的低保补助一直没申请下来。“以前,我就认为低保批不下来是因为没有给干部送礼拉关系。”为此,周德贵没少带头给村干部们找麻烦。
“今年不一样,有街道‘领导’来亲自给我做工作、讲政策。”周德贵说,他们都拿我当亲人,信得过。
周德贵口中的“领导”是驻青杠街道群众工作队的队长任廷义。
其实,对于璧山县的324名机关干部来说,早在去年7月就又多了一重身份,除本职工作外,还增添了“群众工作队队员”这个头衔。群众工作队所抽调的干部均来自退居二线的县管领导、“两代表一委员”和年轻后备干部。任廷义退居二线前正是青杠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
“按道理说,老周你是应该评低保,但你的实际收入可不低哦,这不符合标准。”任廷义的笔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周德贵、3级伤残、有住房两套、门面一间。”
“周老弟,你评不上低保没关系,有什么困难你就来找老哥我,我一定想尽办法帮你解决!”任廷义的话彻底打通了周德贵的心结。
“说实话,我的收入足以养活自己,评低保只是为了多份保障。”周德贵告诉记者,如今有了任廷义这位“大哥”,心里踏实了。
像这样的“群众工作队”在璧山共有54支,派驻到全县185个村(社区)。“群众工作队”的任务就是开展“走进村社、融入群众”、“走进企业、助推发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三走进”活动,由以往坐机关变为驻村社,从派任务到送服务,零距离、面对面为群众解决问题。
“为保障民情民意上达畅通无阻,我们为群众工作开设了直通车。”璧山县组织部部长卢红介绍,一方面在所有村和社区开设了“群众诉求表达工作室”,将“群众工作队”队员的联系方式公开上墙,方便群众办事联系;另一方面,“群众工作队”在基层摸排出的问题,可直接协调镇街、县级部门解决,重大问题可直接报告县领导直接解决。
据统计,自去年7月成立“群众工作队”以来,工作队共为村(社区)提供发展思路152个,解决实际困难212个,解决诉求428件。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