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右四)和科研团队展示刹车发电模拟装置,它可以收集车轮在日常转动过程中刹车片与车轮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能量,为车载电子器件、灯具等提供电能,并在刹车瞬间获得高达数瓦的电能输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张晋龙)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以下简称“纳米能源所”)举办了摩擦发电新能源技术成果展示会,由纳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携其研究团队向媒体展示了摩擦电发电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记者进行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体验一举一动皆能发电的全新能源供给模式。
展示会由集中讲解和现场演示两个环节组成。在集中讲解环节,王中林院士首先介绍了摩擦电发电机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发电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视频展示了几个摩擦电发电机的工作状态。之后,在实验室王中林院士和其团队的研究人员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包括旋转式直流摩擦发电机、刹车发电模拟装置、自驱动无线触摸报警器、柔性透明摩擦发电机、碟式宽频摩擦发电机、脚踏式摩擦发电机、潮汐能收集装置等在内的20件摩擦发电装置的现场发电操作。展示了摩擦电发电机对空气流动、水体流动和人体活动等各种机械能的高效收集能力,以及在绿色能源供给与自供能传感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
摩擦电发电机于2012年被王中林院士首次研制成功,其全新的工作模式不仅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而且由于同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加工等优势,非常适合大规模产业化,因此也引起了产业界的极大兴趣。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