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19日电(记者邹俭朴)“今年将开工建设3.4万户!”站在规划图前,李培林显得有些激动,“这一数字包括以前年度结转和2014年任务,可以说是老账新账一起算了。”
作为内蒙古森工集团基建处综合棚改科科长,李培林深知林区棚改的艰难。
受规划区域房屋征迁困难、换址建设意见难统一、基础设施配套价格难达一致等诸多因素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二期棚改项目3年来进展缓慢,战线越拖越长,三期上万户棚改群众也受到影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棚改较为特殊,其中涉及许多需要深入对接的问题。”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林区棚改项目是由自治区单独向森工集团下达任务、下拨资金,但建设用地、基础配套等方方面面却都需要地方的大力支持,所有问题必须在地企双方及棚改群众均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方能进行。只有深度对接,才能确保林区棚改的顺利进行。
2013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自治区财政1亿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呼伦贝尔市、内蒙古森工集团联合组成安居领导小组和安居办,对大兴安岭林区棚改工程最后的“硬骨头”展开“围歼”。
“老账加快还,新账不再欠!”呼伦贝尔市和森工集团明确向群众表态:“一定确保到2017年,让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林业棚户区彻底消失,让50万林业职工、家属全部住上温暖、舒适的楼房!”
“帮林区做民心工程不能过多考虑地方利益,地企间必须结下紧密的‘战略同盟’。”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市长张利平一个月内5赴森工集团,地企各部门进行“无缝对接”,一度“卡壳儿”的棚改项目终于重回正轨。
在双方的沟通协调下,牙克石新区以每亩地15万元的优惠价格,将建设用地出让给森工集团,海拉尔新区配套完整地价仅以30万元/亩转让,扎兰屯市新区以26万元/亩承担森工集团棚改任务。
“千难万难不能让棚改工程为难,为了林区棚改这样的民心工程,地方牺牲一些利益绝对是值得的。”罗志虎表示,这种让利于民的“一体化”做法可以进一步消除地企间的界限,走出林区棚改的新路子,对呼伦贝尔及大兴安岭林区的后续发展、合作影响深远。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积雪未融的林海深处,正活跃着地企双方共同组建的8个工作组。65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就棚改户意愿进行挨家调查。在他们背后,是一支由住建、规划、国土、设计等部门组成的千人团队,落实征拆地块、编制立项资料、办理前期手续、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在2017年之前,让林业职工全部迁入新居。
看着日历牌,在林区生活了一辈子的甘河森工公司退休职工汪志贤喜上眉梢:“快开春了!好日子就在眼前,我们都等着呢”!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