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北京顺义老大妈18年编出“草根村史”

2014年03月18日10:12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顺义老大妈18年编出“草根村史”

  旧村没了,但村庄的记忆还在。日前,顺义仁和镇沙井村老人史庆芬历时18年编写的《沙井村的变迁》编辑完成。这本沉甸甸的村史共40余万字,体例完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分70个章节详尽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前到2013年,沙井村60余年的历史沿革,不失为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

  史庆芬老人有着46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上班时就一直关注村庄的变化,逢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史庆芬都会拿着本和笔认真记下和村子改革、变化有关的内容。“萌生写村史的念头,还是受到国内外友人的启发。”史庆芬告诉记者,1994年前后,村里经常接待国内外的考察团,“外人都对咱村里的变化感兴趣,咱自己为啥不记录下来呢。”

  从1996年开始,史庆芬开始积累沙井村发展变迁的村史资料。“起初,我真没想到写村史是这么复杂的事儿。”史庆芬回忆,18年间,她走访了50余位80岁以上的老人,并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面对面核实,还养成了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笔和本的习惯,随时记录村民讲述的村史,采集的第一手资料密密麻麻记满了10余个笔记本,包括村子由村南一眼水井而得名,村里何时安装了路灯,村里的第一条柏油路什么时候建成,财务制度的重大变革等村庄发展的大事记,都详记在册。特别是沙井村2003年搬迁上楼后,她的村史成了维系村民乡情的纽带,为此,大伙儿还自发组成了“村史老年顾问团”,帮助史庆芬回忆历史。

  2011年起,史庆芬开始着手进行创作。为了便于整理资料,她开始自学电脑,“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可以随时对文字进行修改。”怕孙子玩电脑弄丢文件,老人还学会了文档加密。就这样,历时两年,经过前后三次修改,一部40余万字的《沙井村的变迁》终于编辑成册。目前,已被区档案馆收藏。(马祎)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