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曾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制度和实践的创新对于公共治理的作用举足轻重。3月15日,“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系列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首场论坛聚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人大预算制度改革”。
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财经》杂志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清华大学创新发展与公共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系列论坛,致力于探讨当前全面改革启动后国家治理中的一些重大而紧迫问题,致力于从思想层面描绘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形态。计划每两个月举行一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点评及自由讨论三部分。
作为首场论坛,与会官员、学者当日首先回顾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预算制度的建立及西方议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共同讨论了我国人大制度及预算机制创新目标及路径。大家一致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保障。
他们指出,拓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支持代表积极参加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安排的活动,加强本级人大代表与下级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人大代表同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是当前加强人大制度建设的“强基”之举。此外,人大预算制度,决定政府的行为、后果和影响,改善和强化人大预算制度,应是人大制度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自由发言阶段,官员、学者与入会的清华大学学生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第八届副主席钱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等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