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3月15日电(记者齐海山、姚友明)“如果没有政府‘兜底’,可能我早就没了。”记者日前在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采访时,39岁的市民方世平述说了她15年来与病魔斗争的经历:自小患糖尿病,24岁时又因并发症致盲且患上尿毒症。“就算我有城镇医保而且享受‘低保’,父母每月也要拿出1300多元钱帮我做血液透析。他们每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我一度觉着自己是家里的拖累。”方世平说。
直到2011年10月,方世平的愧疚才减轻了许多:作为吉林省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试点地区,梅河口市出台相关办法,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等五类群体,一起列入民政服务对象中,对其中患有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等5种重大疾病的患者,经医保、新农合报销后剩余的合规费用在封顶线内给予全额救助。2013年5月,办法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体的救助病种扩大到27种,经医保、新农合报销剩余的费用也不再设置封顶线,对困难群体的大病“免费救治”几乎完全实现。
“现在我几乎不向医院交钱了,只要提供身份证、病例和相关证明,医院和民政部门就进行费用的流转、结算。听说医院现在还有‘一站式’服务,报销完医保不出大楼就能直接报销救助金,特别方便。”方世平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却格外敞亮,好几次我都跟给我做透析的医生说,感谢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梅河口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副主任阚磊介绍,如今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已覆盖重大疾病后续治疗阶段,大病患者后续的门诊注射用药费用扣除新农合(医保)报销后,符合医疗救助范围目录的用药也给予全额补助;对于后续治疗需要口服用药的,大病患者只要通过相关证明,在定点医疗机构造册备案后就能免费取药,身体不便的患者还能享受基层卫生机构免费的送药服务。
据了解,这项政策执行以来,已累计惠及3314人次,当地政府累计发放救助基金720万元。
梅河口市市长于翠利告诉记者,对困难群体大病的免费救治是医疗改革的重要步骤,更是当地将有限财力用到“刀刃”上的民生工作之举。“对贫困家庭而言,自救以及零散的社会救助可谓杯水车薪。我们希望通过政府财政‘兜底’,给予大病患者更多救助和关爱,这同时也是政府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于翠利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