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田瑜 李天真)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做客新华网2014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很多网友关注今年的扶贫工作肯定有很重要的任务,他们关心的是我们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如何落实?
[刘永富]:就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主要提出了这么几点:一是围绕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2011年到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这个纲要里面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要实现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我们要坚定这个目标,要按照这个目标走下去。二是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把扶贫工作进行改革,由以前的漫灌改为滴灌,提高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就是把国家的政策直接到村、到户、到人。二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环境和条件。这两个车轮要一起转,一个是区域发展,一个是到村到户。从宏观到微观。三是要打造三个品牌。一是雨露计划,这个雨露计划不是指一般的教育,是把贫困地区的,没有升大学、高中的穷孩子动员起来学一门技术,实行9+2、9+3的职业教育。这样既给他找到了脱贫的路子,又满足城市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城市所需的合格劳动者。二是要搞一个扶贫小额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比如搞种植、搞养殖,田间技术、农村技术,他四十多岁出去打工也不行,有些还没有文化,但是他可以搞一些小项目,对这些人我们提供五万以下、三年以内的贷款,这样的贷款用扶贫的资金贴息,让他们发展一些特色的可以作的事情从而脱贫。三是对于一些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因为环境的问题、水的问题、交通的问题,就地扶贫难度大、成本高,一不扶立刻就容易返贫的对象,实行异地搬迁,实现拔穷根。
[刘永富]:再一个,在工作中我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既要打攻坚战,在2020年以前向贫困宣战,也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我刚才已经讲了,要打持久战。二是既要解决突出问题,比如水、电、路、房还有信息化这样的基础设施,还有教育、卫生、文化这样的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最终是要发展产业,我们培育特色产业,像通过旅游这样的产业来扶贫。但是更要从机制上改革,通过解决突出问题来带动机制创新。三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哪些事情应该中央来做,哪些事情比方说涉及到区域发展的一些大的方面,这就要由中央来做了。地方要到村到户,涉及到区域发展的高速路、铁路,交通、水利的中央来做,所以我们现在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央要来做大计划,像我刚才讲的那些品牌,地方要到村到户,把政策落实到每一家。再一个就是输血和造血的功能,首先扶贫先扶智,脱贫先重教,要有内生的动力、发展的活力,因为这些地方致贫原因不是一个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所以各个方面还要帮助他,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大家都要帮助他,所以处理好这么几个关系。
[刘永富]:要做好五个重点工作:一是建档立卡,就是摸清底数,我们现在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这是一个宏观数字,我们要把这8000多万人的情况摸清楚,因为什么原因致贫,我们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他扶贫,谁来帮他扶贫,扶贫的效果怎么样,我们要进行一次调查,建立档案和卡片,落实帮扶的责任,并且把它留在计算机里,实现信息化的、动态的管理,每年搞一次。从而增加公开性、透明度,我刚才讲的那几个品牌如果需要贷款、需要补助、需要搬迁,你是不是贫困人口,是就可以。二是组建驻村工作队,虽然名字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但是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扶贫,我们要把这个规范起来,推广这方面的经验。如果从机制上改漫灌为滴灌,扶真贫,真扶贫,驻村工作队就是管道,要靠这个来帮助做。三是增加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有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投入;二是要调动金融的资金;三是调动社会的资金。四是要推动社会的扶贫工作。我们现在社会扶贫工作很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甚至个人有了这个力量,因为有的都先富起来了,他们也愿意做一些好事、做一些善事,但是我们政府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组织好,形成一个大扶贫的格局,不能政府一家唱独角戏,所以我们还准备考虑设立一个全国的扶贫济困日,广东做了这个事情,已经做了三年半了,很有效果,最主要的是要培养社会扶贫济困的意识,帮一把穷人。五是我刚才已经说过的,我们要加大14个片区的规划实施,改善他们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为他们加快脱贫的步伐创造好的条件。总理向全国人民,甚至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布,要继续向贫困宣战,我们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怎么办,我们有以上的考虑,还可以进一步征求社会各方面以及网友的意见,我们共同来把这个硬仗打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