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姜俊吉 周楚卿)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学勤12日做客新华网2014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建设和现今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思路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请您再跟我们说说,在转型当中会面临哪些问题?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预案?
[张学勤]: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态产品,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也是我始终强调的问题。让内蒙古大兴安岭良好的生态成为全国人民最大的民生福址,成为建设我们美丽中国,筑牢北疆重要生态屏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保护的同时,我们遇到的困难是产业支撑度还比较低。目前林区收入主要来源于木材生产和森林经营、政策的投入,林下经济、清洁能源和森林旅游经过几年的培育打造,现在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经济上的支撑。这些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希望有识之士、有实力的企业家们、同仁们能够走进林区。另外,林区地处偏远,创新水平比较低,导致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创新意识还有待于提高,林区的产业项目还没有建成大规模,亟待开发。职工的收入相对全国来讲也比较低,机制也不太灵活,这些问题是制约我们生态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下一步要创新管理,要改革,要创新,要增加内生动力。
下一步我们就是要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林区或者示范林区。为什么这么提呢?因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国家公布的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结果表明,我们的森林蓄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做到了“三提高”,我们要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作用,我刚才谈到要以建设五大基地——内蒙古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最大商品林储备基地、最大绿色种苗培育基地、最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最大的林下产品的开发基地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战略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战略目标,保生态、促发展、强管理、重民生、抓党建、转作风,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森林要绿,绿色林海一定要保住;产业要兴,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产业,最终的目标就是“兴林、富民”,老百姓要富。
二是在发展定位上实现新转变。林业肩负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安全生态格局,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贡献等六大重要职责。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定位,就是要把内蒙古大兴安岭打造成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也是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到的“守望相助,要守住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同时,我们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安全稳定屏障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在民生林业、生态林业方面,两手抓,两手都抓好。
三是在发展动力上要实现新转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今年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对于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而言,和谐的、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建设方向。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来激发我们内在的动力,把机构设置、薪酬分配、制度建设等改革创新贯穿于林区的全过程,体现改革的精神,体现创新的理念。
四是在发展途径上要实现新转变。我们要统筹谋划林区的生态保护、资源管理与经济转型,做到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刚才俩交流时我几次提到有识之士,希望他们走进林区,和我们共同建设、愉快合作。因为我们的空间潜力巨大,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又这么好,林下产品有木耳、蘑菇、山野菜、山野果等等都是最原始的、最绿色的东西,通过我们的合作,实现双赢的目的。
如果让内蒙古大兴安岭更加美丽,产业得到发展,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下来搞开发,实现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目前我们的创新能力还比较低,需要有能力的人带动我们发展,实现生态建设的产业化。为此,我们的想法是,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把内蒙古大兴安岭保护好,建设好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大家提供健康的生态产品,这是我们的职责。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