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顾燕杰报道今年“两会”期间,雾、霾继续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近年,华北、华东、华南和东北等地区频发的雾和霾天气涉及到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问题。应对雾和霾天气需要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提案建议,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宇如聪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重发态势,重大气象灾害影响越来越严重,一些城市出现渍涝,有些工程建设遭受自然灾害影响。这些都涉及到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问题。
那么,气候可行性论证的作用是什么?宇如聪解释道,开展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有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一方面能通过分析、评估或者预测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条件适宜性、自然灾害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环境产生的影响,有效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遭受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从促进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均衡的角度,避免建设规划不当对气候资源环境造成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投资浪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挑战,必须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可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宇如聪表示。
宇如聪呼吁,通过加强立法,在国家层面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进一步加快《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等立法,积极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更加重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他建议,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各地气候特点和气候承载力,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法制化建设。
(来源: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