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亲情中华活动官方网站

印度“汉语热”更务实 汉语专业毕业生很抢手

2014年03月03日1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随着中印两国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语热也在印度出现升温。谭中教授生于1929年,系有“现代玄奘”之称的印度汉语教育泰斗谭云山先生之子。他在1955年赴印,先后在印度国防学院、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学校任教,在印度从事汉语教育近半个世纪,培养了大批印度外交、中国研究领域的人才,包括印度现任国家安全顾问梅农。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印度新德里就印度汉语教育、中印关系等问题对谭中进行了专访。

  环球时报:中印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历一段蜜月期,那时印度是否兴起一股汉语热?

  谭中:当时中印交往很频繁,但印度人对汉语教育并不重视,学汉语的也不多。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印度意识到应当研究中国、读懂中国。那时美国人推崇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这也影响了印度。1964年印度德里大学开设中文班,我曾参与招生工作,那时一期中文班招收三四十名学生,会有几百个报名者。现在的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就是第三期学员。不过,中文班的人手不够,教师只有我和我妻子两个人。1979年我到尼赫鲁大学任教,当时也没有教材。我就找来旧的《人民日报》,借纸油印充当教材。

  环球时报:学汉语的印度学生就业怎么样?

  谭中:以前学汉语的大多数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就继续读硕士,硕士找不到工作又继续读博士。而现在的汉语热比以前有质的变化,它是由民间交流增多带动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印民间交流有了飞跃发展,到印度旅游的中国人多了,现在很多汉语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有了工作。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汉语的印度人中,有一些是受中国革命影响的青年。所以常常会出现学生学着学着就不见踪影了,他们实际是去参加革命运动了,走的时候也会把教材一起带走。运动接近尾声时,他们又突然出现,想再继续学汉语。我跟他们说,要继续学可以,但要把此前的教材还回来啊。

  环球时报:印度的汉语教育存在什么困难?

  谭中:语言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但现在很多大学的外语系都在研究文学。如果印度的大学生有中国老师,发音就会很好,否则就不行。此前尼赫鲁大学曾有两名华人教师在印度军官教育团教汉语,但后来就没有接班的了,由印度军官自己教。他们的汉语带有本地口音,结果就将这口音一直传了下去,以至于现在的学生口音越来越重。我到边境地区做翻译时,就听不懂他们讲的中国话。

  环球时报:中印两国学者在相互国别研究方面有什么不同?

  谭中:印度对中国研究很重视,学者们也敢说,所以印度的中国研究还是比较扎实。而中国目前的印度研究整体还很浅、很表面。很少有人再钻到档案里去做研究,往往引用别人书里的一句话就做文章。实际上,他引的这句话可能是与事实相反的。以前还有研究印度文化历史的,现在更多是搞政治、外交。而且作为学者,也应当考虑中印真正的问题在哪儿,应当如何改善两国关系。(吕鹏飞)

分享到:
(责编:唐芊尔(实习生)、段欣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