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本网原创

“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候选项目之五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创新成果的说明

2014年02月26日15:57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一、成果名称

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

二、创新主体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民政府

三、成果概况

2011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结合全市实际,提出“扁平化体制、下沉式职能、网格状管理、全方位服务,下评上机制”的社区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形式,积极推行“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形成社区党务、政务、居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把城市社区打造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主要做法

一是调整了街道与社区的工作职能。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社区的发展规划、协调资源、指导服务、考核监督,不再承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及与之相关的事务性工作,相应的人、财、物及各类公共设施一并下移社区。在社区加强社区党委(党总支)、新增社区服务站(不设为实体机构,不增加行政、事业编制)、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形成“一委一站一居”的工作格局。社区服务站全面承接区直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下移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及与之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为居民就近就便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建立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实现公共资源向社区聚集、公共财政向社区倾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是调整了街道与社区的人员配置。街道工作人员原则上保留12名,其中科级职数保留4名,将街道办事处列编注册(含行政、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二选派到社区(编制原则上保留在原单位)。社区按照3000户左右居民的标准进行合并调整,全市城镇社区数量由332个缩减为243个,减少26.8%,社区组织平均配备15名工作人员。

三是调整了社区经费的管理办法。在社区单独设置财务账户,区(旗、县)财政直接对社区核拨经费。社区工作经费:按照每户每年不低于35元的标准核定,原则上按党组织15%、服务站70%、居委会15%比例分配。社区管理服务经费:按照每户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核定,由社区服务站专项用于社区卫生常态化管理、物业奖励、治安巡逻等管理和服务项目。工作人员工资经费:居委会专职干部生活补贴正职每月2000元,副职每月1800元,社区服务站招聘人员工资每月不低于1800元,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生活补贴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三项经费列入区(旗、县)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对每个社区综合补贴20000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新建、改建小区的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由房地产开发商按照每100户50平方米标准无偿提供,老旧小区社区通过改扩建、购买、置换和分散设置等办法整合建设。建设资金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在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稀土高新区按照市与区2:8,在石拐区、白云矿区、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按照市与区3:7的比例匹配,并逐年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四是调整了社区建设的管理机构。市、区(旗、县)两级通过加挂牌子的方式设置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民政部门的内设机构,所需人员编制分别在市、区(旗、县)两级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市社区办主任高配为副县级,区(旗、县)社区办主任高配为正科级。社区办负责拟定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政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负责对相关职能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进行事前审核准入、事中监督管理、事后考核评价;督查、考核各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提高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组织协调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培训;负责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五是加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委根据“一委一站一居”工作运行格局,重新设置了社区党组织,使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与新的工作格局相适应,更好地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社区及时调整了社区联合党委成员,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大党建格局,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向区域联动、资源共享转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搭建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社区事务评议会等议事平台,共商社区事务,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畅通了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六是加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社区服务站实行“网格化”管理和AB角工作制度。把社区按300—400户划分为若干网格,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既是大厅工作人员,又是网格责任人。建立社区服务站与区直部门工作联动衔接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向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和教育救助、住房保障、居家养老、优待抚恤、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司法援助、人民调解、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等服务。社区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劳动保障事务所、文体辅导站和警务室,组建2370个义务联防队、治保会,初步形成了卫生、文化体育、就业、治安、救助等六大社区服务体系,居民看病就医、文化娱乐等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社区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3116人。同时,加大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在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卫生保洁等协理员。

七是加强了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通过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居委会剥离过去承担的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及与之相关的事务性工作,移交到社区服务站,居委会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强化自治职能,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社区居委会一般由5-9人组成,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3名,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提倡业主委员会主要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要支持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体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八是加强了社会协同开展社区管理创新的新格局。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各旗县区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拓展为居民服务内容,社区自治组织与其他社区社会组织、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及驻区单位普遍建立了协商、互助、监督机制,使各类资源向社区聚集,服务居民群众。

分享到:
(责编:贾玥、赵艳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