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曾经被一些专家学者寄予厚望,也被很多农民朋友期待。但是据媒体报道,上海郊区和农村的农家书屋出现“路难找、门不开、人不在”的现象。今年上海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邓延延在自己提交的书面意见中指出,不少农家书屋已名存实亡,乏人问津。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农家书屋,如今为什么乏人问津?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村组织和村干部不够重视。一些农家书屋常年“铁将军”把门,导致一些前去读书看报的农民朋友屡屡吃闭门羹,久而久之,也就不去了。很多农家书屋没有专门的书屋管理人员,或没有建立完善的书屋管理制度,对于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对书籍进行整理维护等等,都没有形成制度规定,完全依靠书屋管理者的自我把握。
另一方面,书籍稀少而陈旧也是农家书屋受到冷落的原因。农民朋友到农家书屋自然是希望通过看书读报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信息等。一些农家书屋里面的书报杂志不但稀少,而且长久都不增添、不更新,仅有的一些书籍杂志,也不符合农民朋友的现实需要。
要想让农家书屋发挥价值和作用,就必须按照以上问题对症下药。与此同时,如何对农民朋友进行积极引导,把他们从牌桌上、麻将桌上吸引到农家书屋来,也是基层村组织和农家书屋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