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8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013年,四川省首次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将群众满意度测评横向延伸到48个政府部门和18个公共服务行业,共接触访问对象11.98万人。
5次党风社会评价拨通电话85.96万个
2011年四川省首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每年年中、年末分别对21个市(州)、所有县(市、区)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民意调查。通过“背靠背”的随机调查方式,面向城乡居民,5次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共拨通电话85.96万个,完成13.07万个有效样本。2013年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将群众满意度测评横向延伸到48个政府部门和18个公共服务行业,共接触访问对象11.98万人,完成3.87万个有效样本。
“三风”社会评价反映成效体现期盼
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必须真实反映各地实情、群众期盼。为此,四川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党风社会评价指标,由腐败现象遏制度、领导干部廉洁度等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每个指标均有打分标准,做到既定性分析又定量比较。根据工作重点和群众关注热点,每年指标动态调整。去年,该省将“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成效”纳入二级指标。5次党风社会评价共有6.2万余名受访者反映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政风行风测评中,1.78万名受访者对被测评部门(行业)提出意见建议。其中,“希望引入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排在对行业的8条意见建议中的首位。社会评价指数从 2011年的81.71上升到2013年的83.67,这是群众给出的全省党风廉政建设“成绩单”。
评价结果运用提升责任制刚性约束力
党风社会评价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核,排名最后一名的市(州)、最后三名的县(市、区)将被取消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一年内评优评先资格。测评结果的运用,提升了责任制考核刚性约束力,确保责任制考核不走过场。在党风社会评价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实招,把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主要任务;开通政务微博群、网络议事厅,既传播反腐新闻,又解决群众问题等等。2013年,省纪委监察厅对社会评价中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还进行专项分析,向省委提出并牵头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治理工作,狠刹“四风”突出问题,共查办1369件涉及“四风”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