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王珂)审计署日前发布了36个县机构运转支出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表示,这次审计调查旨在摸清被调查县2012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机构运转支出规模和结构以及县级机构运转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审计调查的“机构”包括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政府所属部门和单位以及法院、检察院等,县属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及所属学校、农技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便民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表示,审计调查摸清了36个县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机构运转支出的总体情况,掌握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的来源渠道,并关注到相关经费实际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预算保障情况,揭示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调查发现,县级机构运转支出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资金来源渠道多,预算管控机制不完善;二是部分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不严格,存在人员超编和越权设立机构的情况;三是公务用车超编制,一些部门、单位长期租用和借用其他单位车辆。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表示,审计调查结束后,审计署向被审计的县政府出具了审计调查报告,各县都高度重视,积极予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