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石柱村6名党员围坐在炭火周围进行年终盘点

2014年01月08日09:28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石柱村6名党员围坐在炭火周围进行年终盘点

  2013年12月30日,巫溪县土城乡石柱村村民刘洽成的堂屋,石柱村的6名党员围着一盆炭火挨个“述职”。 记者 郑宇摄

  “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的资金问题解决了,明年7月动工!”——村党支部书记熊琼科的声音不高,却一下抓住了大家。

  2013年12月30日,上午10点过,在巫溪县土城乡石柱村村民刘洽成的堂屋里,燃着一盆红红的木炭火,一大一小两个白色搪瓷缸斜偎在炭火边,缸中熬着茶水。7个人围坐在火炉边,其中6个是村里的党员,另一名戴眼镜的中年人,是土城乡党委书记詹亚军,他联系石柱村。

  石柱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是土城乡最偏远的村庄,100多户、300多位农民分散居住在方圆6.7平方公里,海拔900—1600米的石柱山上。

  村里共有13名党员,其中5人常年在外打工,2人当天因事外出,6名在家的党员全部聚齐。

  他们正在“述职”——2013年,土城乡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形式,要求每名党员每年必须为老百姓做三件好事。到年底,党员要就所做的三件好事向党组织汇报。

  村支书:磨了3年,终于把全村人关心的大事解决了

  前几天,熊琼科和詹亚军一起,跟山下的煤矿老板谈好,由对方出一部分资金,改建到石柱村的公路。

  说是公路,实际上是在绝壁上凿出的一条骡马道,全长15.2公里,却整整修了3年。

  这之前,石柱村男女老少进出村的唯一办法,就是用脚蹬着岩石缝,用手抓住老树藤,手脚并用顺着悬崖爬,在没有树藤的地方,就得在大树上系绳子借力,攀援着上下。曾经有人摔下悬崖丢了命。

  山外的媳妇要嫁进山,嫁妆得在山下卸了,分批分次搬上山;哪家媳妇临产去医院,得七八个男人沿着悬崖,一步一步连人和担架传下山;村民的山羊、肥猪要变成现钱,得宰杀后背出去。

  石柱村原有428人,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有102人下山。有手艺,能打工挣钱的都下山了,剩下的大多是困难户和不愿搬迁的。

  为了修这条路,2007年,土城乡政府争取到了县上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项目,县上补助的修路款不够,一社176名直接受益村民每人集资1000元,凑了17.6万元。

  谁知悬崖峭壁上开凿的路有两公里实在太陡,汽车根本爬不上去,只有骡马能走。这样的路,无法通过验收,补助款也拨不下来。如果要改道,还需约200万元投资。这笔巨款无着落,几年来,公路一直是“骡马道”,这成了村民的心病。

  当天,我们走这条路到村里采访时,每人拄根棍子还爬得浑身大汗、气喘如牛。

  石柱山资源丰富。山下有个煤矿,矿井口在毗邻的天元乡,采的却是石柱村地下的煤,由此与村民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年来,村上一直在与煤矿老板协商,这次终于谈妥了修路资金,还一并解决了煤矿与村民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这是第二件事,加上村里还培植了9家养羊大户,一共三件事。

  但熊琼科认为,这只能算村支部为村民办的好事。

  “我个人也办了三件好事。”熊琼科语气平和:“帮村民代办建房和低保手续、协助村民全新贵搬迁下山、解决了一社老百姓吃水问题。”

  44岁的村主任刘才海只有短短三句话——我今年打了4口饮用水水池,给10个大户联系了100斤党参种子,还帮任代科等8户村民代办了计生奖扶手续、申请了养老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