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气象局:201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2014年01月02日08:49    来源:中国政府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气象局:201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2013年12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是: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时空分布不均;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另外,2013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局地灾情重,主要气象灾害及特点表现为:区域性暴雨过程集中,局部地区灾害重;登陆台风多,强度强,经济损失大;中东部地区霾日数偏多;盛夏南方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阶段性、区域性干旱不断显现,但影响偏轻。

  2013年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时空分布不均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653.4毫米,较常年同期(629.6毫米)偏多3.8%。

  从空间分布看,新疆西部和南部、西藏西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大部、华北西部经西北地区东南部至四川北部局部、以及华南南部部分地区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以上,其中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1倍;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局部、青海中部局部、黄淮西部、云南东南部局部等地偏少2~5成。

  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今年1-4月、8月和10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1月偏少50.8%;其余各月都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中12月偏多51%。

  汛期降水偏多。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494.7毫米,较常年同期(459.8毫米)偏多7.6%,出现33次暴雨过程。其中,7月西北地区降水量(123.8毫米)为近63年来最多,东北降水量(239.2毫米)为近22年来最多。全国有62个气象观测站的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有6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纪录。

  华南前汛期(3月28日-7月3日)降水量为830.3毫米,较常年偏多16.9%;长江中下游梅雨期(6月23-28日)降水量为470.5毫米,较常年偏少62.3%,入梅时间偏晚,出梅偏早,梅雨期短;华北雨季(7月9日-8月13日) 降水量为205.9毫米,较常年偏多68.9%,开始和结束时间均偏早;华西秋雨(8月31日-11月6日)降水量为258.8毫米,较常年偏多12.5%,开始偏早,结束略晚。

  入秋以来东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偏多明显。入秋以来(9月1日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137.9毫米,较常年同期(130.1毫米)偏多6.0%。全国降水分布不均,华南、东北降水偏多明显,分别较常年偏多42.2%和23.2%;而西北、黄淮和华北分别偏少22.2%、21.8%和5.0%。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0.2℃,较常年同期(9.6℃)偏高0.6℃,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值,仅次于2007、2006和1998年,与2009年持平。

  从空间分布上看,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北东北部等地气温偏低0.5℃左右,局地偏低0.5~1℃;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新疆北部和西南部、内蒙古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部分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局部、江南西部等地气温偏高1~2℃。

  全国逐月平均气温总体偏高。除1月和4月气温略偏低外,其他各月气温都偏高。3月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8月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入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2.8℃,较常年同期(-3.1℃)偏高0.3℃。

  2013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特点

  2013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局地灾情重,主要气象灾害及特点如下:

  区域性暴雨过程集中,局部地区灾害重

  2013年暴雨日数多,全国平均有2.8天,为1999年以来第三多。今年汛期(5-9月)全国出现33次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6-8月,东北、四川等地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较重。

  登陆台风多,强度强,经济损失大

  登陆多。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31个台风,较常年(25.5个)偏多5.5个,是继1994年之后台风数量最多的一年。登陆我国的台风达9个,较常年(7.2个)偏多1.8个。

  强度强。登陆我国的9个台风登陆时的平均风速达34.6米/秒,强于历史平均强度(32.6米/秒),“尤特”、“天兔”和“菲特”3个强台风先后登陆广东和福建,其中19号台风“天兔”登陆广东汕尾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5米/秒,是今年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强的台风。

  经济损失大。据民政部提供的资料统计,台风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2001-2010年同期平均值明显偏多,为1990年以来最多。台风灾害死亡人数较2001-2010年同期明显偏少。

  中东部地区霾日数偏多

  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霾日数达35.9天。大部地区有10天以上,其中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南、华南及四川中东部在40天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中东部地区以偏多为主,大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盛夏南方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

  2013年7-8月,南方地区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市)平均高温日数达31.6天,较常年平均(15.1天)多出一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最多;南方8省平均最高气温34.3℃,为1951年以来最高;中东部地区有477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阶段性、区域性干旱不断显现,但影响偏轻

  2012年10月上旬-2013年3月上旬,西南地区出现冬春连旱,3月中旬开始降水增多,气象干旱逐步缓和。2013年7月1日-8月21日,浙赣皖鄂湘黔渝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3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2%,为1951年以来最少,出现了严重伏旱。8月下旬以后,降水增多,旱情逐步缓解。2013年入秋以来(9月1日-10月28日),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及江南中部和贵州西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出现了明显秋旱,对秋收秋种产生了一定影响。10月29日-11月24日,北方冬麦区大部出现4次较明显降水过程,河南、陕西等地大部旱情陆续得以缓解。

(来源:中国政府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